导航

关海涛:实名后,围观者会不会被“围观”

2012-12-25 19:00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24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规定实行网络身份管理,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用户发布信息的网络身份管理,可以实行后台的身份管理办法,用户在发布信息时可以使用其他名称。(中国广播网)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什么是爱恨纠结。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方便了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让人不由自主地爱上它。另一方面,个人隐私被网络放大成了“传单”,又让人不能不痛恨它。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某个网站注册了账号,填写了一些个人信息,随后不久,邮箱、手机、QQ、通信地址等联系方式就会接到铺天盖地、各式各样的垃圾信息。有买药的、有促销搞活动的、有告诉你“天大”秘密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笔者亲身体会,自从购买过了一款号称可以“指点迷途”的股票软件,注册信息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后,个人世界就再也没有清静过,后半夜都有电话、短信,从卖黄金、期货到推荐股票,让人哭笑不得。
  根据介绍,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在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治理垃圾电子信息、网络身份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这对于饱受垃圾广告折磨的网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许多网民也有自己的担心。大多数的人在网上发帖、议论首先想到的是惩恶扬善,并没有多想影响多大,后果如何,言论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很大,自己的角色常常是扮演围观者,就怕事不大!而实名制后,惩罚恶意造谣效果应该是立竿见影,但是正常的“揭短”,会不会由于对方是权贵,而让自己在网络上“禁声”?网民的一句“我可以说脏话吗”就生动的反应出了这种心态。
  要让围观者不会被“围观”,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实名制自我监督机制,而且并不能仅仅要求是自我监督,更要把整个过程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能清清楚楚执法,明明白白接受公众的监督,实名制的公信力提升了,网络上才会出现谏言,而不是无言。
  规范网络实名是好事,只是要把这件事做好确实不是很容易,需要大起胆,谨慎前行。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