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充县党员干部开展“走基层”活动,了解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群众“点单”的需求,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对给予重点奖励补助。他们真心为百姓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川日报》12月21日)
西充干部有一颗真诚为老百姓办实事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就是最大的民情和民生。当地老百姓的“忧”之所在:就是交通、水利等小型公益事业项目严重限制了他们致富。西充党员干部找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忧”,这样工作自然就落到了实处。
西充干部有为老百姓办事之能。以前由“政府掌勺”,老百姓反映问题,拖他个10天半月不算多。现在,干部走基层直接由群众“点单”,由基层群众说了算。群众“点单”的问题经现场勘查、会议集中讨论通过和现场核查验收三道程序即可以付之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老百姓自然满意。
西充干部有为民办事的创新之举。为拓宽民意通道,加快处理群众诉求,该县还创新了群众工作平台,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了“舆情在线”。据统计,今年1至11月,该县共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万余条;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3万份;共整理出问题近600个,回复率100%,办结率达到95%。
西充干部走基层政策细化,实际可操作性强。西充县要求,县直单位各选派1名工作人员驻点,基层党员每月走访群众10户以上,村支两委走访群众20户以上。并要求干部走基层要写民情日记,建民情档案,发民情卡片,录民情资料。。
西充干部走基层,更加强化了实际问题的导向。他们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需要侧重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做到了心中有数,工作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西充干部走基层,由政府“掌勺”到群众“点单”,是人民公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优良品质的回归,也是爱民、亲民、为民的政府职能的体现。要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一种制度,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地方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