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党和国家多年来一直对扶贫攻坚工作常抓不懈,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扶贫攻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年来的精准扶贫工作,更是为党的群众路线锦上添花,真真切切帮扶了困难群众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肯定。但是,在一些个别地方,却出现了“费力不讨好”“劳而无功”“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现象,始终脱不了贫,脱贫又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纠其原因,除一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疾病外,大部分因素都是因为扶贫没有扶在根本上,为此,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面临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输血”和“造血”式的扶贫模式,而是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在扶贫的思维上和观念上进行改变,做到“扶贫要精准,培新先固本,成效靠策略,关键是在人”。
俗话说,“愚人富不久,智者穷不长”,这是对“治穷先治愚”的精辟诠释,也是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输血变造血”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现实的农村中,大量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是留守妇女和老人,这些老人和妇女,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老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传统的思维观念,“治穷先治愚”对于他们而言,就是纸上谈兵,为此,我们的“治穷先治愚”只能从外出务工人员和青壮年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和科学技术的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技术和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习 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习总书记的这个指示,其实这就是为我们党在新常态下的扶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调子,扶贫不是喊喊口号,到农村或农民家里走走秀,也不是简单的给个项目,给点资金,更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实,扶贫就是一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扶贫要精准、培新先固本”,每个地方的致贫情况不同,改变贫困的方法方式肯定不一样,“标新立异”固然在短时间内让贫困面貌得以改善,但最终难以维持长久,扶贫没有标准的模式和公式可以套用,只有不断的经验总结和策略可以借鉴,“输血扶贫”转型“造血扶贫”的同时,扶贫一定要先固本,固本就是真正扑下身子,向习总书记一样走进农家大院,与农民交朋友,成亲戚,首先从情感上与农民和农村交融在一起,自己才会真真切切的了解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对症下药才是根治贫困的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