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扶老人被诬陷”-——用法律捍卫道德与公序良俗

2015-07-30 10:27  川北在线
  7月24日,一则“四川老人自己摔倒诬赖帮忙学生”的消息在网上传开。事件源于彭州市公安局新浪官方微博7月21日发布的一条微博,这条题为“老人自摔诬陷学生,‘天网’监控证清白”的微博称:近日,有群众报警称一老人在骑自行车时因路面过滑摔倒,一骑自行车的学生正好路过并询问老人情况,老人不仅不感谢学生还诬陷是其将自己撞倒。监控员通过“天网”监控系统调阅资料,最终确认是老人自己摔倒,为学生证明了清白。此事引发感慨,网友庆幸有监控为证,如果没有监控作证这位好心的学生怎么办?网民的担心折射出社会对于普通人的善举和社会良性环境的期待。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当今社会不乏心存善念之人。他们面对摔倒在地的老者出手相助之时,是本性使然,没有犹豫,也没有算计与权衡。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现象与本性不断显现。真与假,善与恶之间的博弈也日趋激烈。少数“碰瓷”者自己摔倒却反诬救助的好心人,在缺乏目击者的情形下,好事变坏事,让好人受委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也加剧了做好事却有可能被构陷的担忧,使人们对出于本性的善良之举多了一些犹豫,也使正真意义的老弱群体面对外部环境时多了一分危险。
 
  “扶与不扶”在犹疑之间成为了社会之痛,公众将好心施救反被诬陷的事件归类于“道德滑坡”现象。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选择题,更是关乎社会风气的严肃思考。如果社会公众的价值选择、法律制度不能确保善举美德的弘扬,不能提高作恶行为的“成本”,“扶与不扶”将永远困扰每一个人,扬善正名之外更需惩恶。
 
  因此,除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和谴责恶行外,还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保障善举,提高作恶行为的“成本”。让我们期待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成为良善之举的保障,成为构陷之人的禁忌。惩恶扬善、呵护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公序良俗亟需法律武器的坚定捍卫。(红兵)
[责任编辑: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