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则有关双城生活的新闻引发了热议。其实,双城生活并非新鲜现象,每天往返在两个城市之间的候鸟也早已存在,只不过最近才被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关注罢了。“双城记”其实早已是发达国家的常态,借助现代交通的便利,工作、居住在两座城市的“双城生活”,可能也将会是中国大都市圈的生活新常态。
一对在北京上班的夫妇选择在了河北省定居,据报道,他们每日往返的通勤时间为3小时20分,而一个月内乘坐高铁的交通费用高达2600元。粗一听这些时间以及花费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因为河北生活成本低,这其实比在北京租房还要便宜。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这是李健所演唱的《异乡人》中的歌词。在一次访谈中,李健提到,北京房价太高了,很多人天天奔波劳碌,挣的钱可能也仅够买一扇窗户。这些辛苦的奔波于双城之间的人们,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大概更多的都是因为市内拥堵的交通以及高涨的房价而望而却步。以美国哈佛所在地坎布里奇市为例,坎布里奇拥有哈佛、MIT(麻省理工学院)两所世界顶尖学府,因此房价很高。当年,600美元的月租金只能在哈佛附近租到一套公寓的一个房间,但却可以在半小时地铁到达的大波士顿地区租到一层楼。
自然而然的,对于这些把时间看的最为重要的候鸟们来说,飞速发展的高速列车就成为了承载他们双城生活的希望。时速达到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的出现,减少了他们两地奔波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即使是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高铁也能保持较高的正点率,出行的畅通为他们架起了梦想的桥梁,让他们上班之路更加顺畅,生活更加轻松,这无疑是高铁的价值所在,堪称双城生活中的“功臣”。
但在火车向着更快、更稳定、更准点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偏远贫困地区,还开行着这样81对时速不过40公里,票价 只需2元的公益扶贫列车。近半个世纪的运营,让贫困民众对富裕生活充满了向往。为方便民众出行服务,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这些线路上的车票自1970年开通以来从未提过一次价。铁路为方便偏远贫困地区老百姓探亲访友、务工赶集、去集市贩卖农产品、到县城采购日用品而主动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在讲究时间、金钱、效率的当代,“小慢车”站站停,承载了偏远贫困地区人们更多希望。
火车上载得动的不只是双城的生活,也有着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冰冷的铁皮车厢在“快”、“慢”间留给我们的,都是无尽的温暖。李熠轩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