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工匠技能变职工所能需要更多载体支撑

2020-07-10 07:10  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长沙市开福区总创新技能比武形式,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讲解或原创作品模型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示创新技能,把“创新”融入职工实践,推动技术创新竞赛“全覆盖”。开福区总工会主席王辉君表示,开福区总希望借助这次技能比武,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把‘工匠技能’变为‘职工所能’,把‘万众创新’变成广大职工的实践行动,实现技术创新竞赛‘全覆盖’。”(7月7日《工人日报》)
 
  工匠作为有工艺专长的艺人,因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不可多得的专技人才。正是无数杰出工匠的持之以恒和精雕细琢,才得以生产出有品质和有口碑的民族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也只有在大国工匠精神的支撑下,我国才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圆珠笔芯要进口才能解决”,“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这些新闻深深刺痛了国人的神经,也暴露出我们在工匠精神缺失下,制造业大而不强、粗而不细、滥而不精的现实状况。只有8000万人的德国,竟然可以有2300个世界名牌,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员工承担着“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一口菲仕乐锅可以用一百年,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质量追求和品质保证的产品作为支撑,才有了德国制造的全球声誉。
 
  大国制造的背后是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一方面,要通过优秀工匠自身作用的发挥,在本行业、本领域起到示范和带动性,让更多的人去学习和效仿;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工匠精神的外延,使工匠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成为全民参与大众创新和追求更高品质的共同目标,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转型的源动力。时下,培养国人工匠精神已成为国家战略,如何落于实处则离不开载体支撑。
 
  “工匠技能”是基于个人努力和付出之上的独特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具备唯一性,而是可以学习、效仿和逐步掌握。通常来说,技能的获取和提高有很多途径,比如传统的跟师学艺,专业化的职校培训,基于实践的自我探索等。能力提升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也只有在同别人的比较中,才能找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而不会受困于狭隘的视野自得其乐、裹足不前。
 
  每一种技能提升的渠道和方式,比如学校教育、实践体会、师傅传授等,都有难以替代的优点,也有较为明显的缺点,离不开更多的方式补充来提升综合效果。组织技能大赛、开展行业比武、展示创新技能,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可以赛代练提高参赛者整体的技能水平。参与比的过程,通常来说就是一次自我完美展示和追求极致的过程,每个参赛者会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一次阶段性的提升。
 
  其次,比赛过程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并通过比较与别人存在的差距,找到技能上的短板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一个人只有明确了方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后续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也才能在短期内让自己实现弯道超车。竞赛本身所形成的竞争效应,也会不断激励、鼓舞和带动参与者不断向前向上,从而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再次,竞赛过程也是一次全面展示和相互帮助的过程。一个人只有走出去,才会生发出“天外有天”的感概,赛场固然如同战场,但也是难能可贵的交流、互动、借鉴和效仿的机会。从交流中去获得经验,从比较中找到出路,从竞争中获取力量,提升工匠技能和培育工匠精神才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与实践。
 
  开展技能比武,实现技术创新竞赛“全覆盖”之所以值得称道,除了在于培养工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更在于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更多的形式创新,更多的载体支撑和渠道实现,最终于点滴浸润与细落实中,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前度郎)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