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3日,中国新闻网刊发了两篇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量级新闻。两篇新闻的标题分别是——《中国治污多年成效不彰,专家称:因唯GDP政绩观没扭转》,《媒体曝张家口矿山钢厂污染严重:果树长出黑苹果》。两篇新闻报道,均为长篇大论。我想,这是有良心的记者和媒体应该做的正事。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30多年中,的确得到了举世触目的成就。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务院6月中旬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具体提出十条治理措施(以下简称大气治理“国十条”)。这是继去年年底环保部公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后大气污染治理提速的标志,也是决策层力图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的政策具体部署。报道说,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权威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表示,中国治污多年成效不彰的背后,关键在于唯GDP的政绩观没有根本扭转,环境治理中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应急之举,缺乏稳定有效的治理机制。然而,笔者要说的是,我们的环境治理问题,其最大缺陷是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不那样去做。知道自己的错误错在哪里,又极不情愿去改正。所以,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可以说,中国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不是百姓不理解、不支持,而是一些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在作怪。他们为自己的政绩工程,都在自己管辖的领地里搞起了 “圈地划牢”招商引资,凡是被招商引资兴办的企业,大多在环境评价程序方面无原则地打开绿灯。而且,东方这些企业对环境已经造成严重污染时,那些掌握实权的领导仍然在为违法排污企业开脱罪责,大开方便之门。某些地方领导,为什么会如此不注重环境污染治理,为什么要极力保护违法企业继续违法?说白了,一是与领导的升官的政绩有关,二是与违法排污企业存在着既得利益关系。因此,违法企业获得了自己的保护伞。有的违法企业甚至公然向地下直接排放污水。
中国的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中国每亿元GDP排放污染物的强度在下降,但排放总量却持续上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分析说,这主要是由于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的增长速度过快,排放量过大,抵消乃至超过了治理污染所做的努力。据光明日报2013年5月26日报道,一项调查表明,在华东等六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显示: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另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只有痛下决心,依法严惩违法排污企业的法人代表和具体责任人。同时,我们也要依法追究监管部门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