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缺少参与动力。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于重复制造与标准化,而3D打印则有利于个性化与定制化。但C2B是以聚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反向商业模式,面临着用户需求主导不可控,如果大规模需求姗姗来迟很容易因为资金断裂而死去。而且,普通企业和个人想在C端组织和发起完成需求聚合,那是相当的困难。虎嗅在《垂直电商对C2B说NO》一文中曾指出它的三个前提条件:有利润支撑,依行业而定;核心是控制供应链;客户获取成本一定要低,因为C2B会损害卖家利益。
C2B是大平台的游戏。安德森认为定制和小批量才是制造业的未来,这和马云希望平台上企业“小而美”的理念不谋而合。2008年马云在淘宝5周年庆提出C2B,那时候他说的是个性化定制,潜台词是小批量多品种。国内鼓吹C2B预售概念最积极的电商也是阿里:天猫一直想走预售模式,以销定产、零库存,先聚合需求销售后进行高效的供应链组织; 例子是刚刚过去的淘宝双十二C2B试验,截至12月11日,1403万买家向110万卖家发出优惠信号,1012万个宝贝响应,双十二当天有1.5亿买家来淘宝,但是阿里却没有按照惯例披露最终成交额。从事前的公关稿满天飞到现在的冷处理,基本可认为这是一场虚张声势的C2B:结果太散,营销点不足,没能真正大面积触动消费者。
工业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经济,但C2B走的是反规模经济的路子,也只有淘宝天猫这样坐拥庞大用户和资源的大平台能玩得转。普通的中国制造很难跟得上脚步,跟得上的商业想象力也有限。甘心做小卖家的话或许有机会,可是谁甘心呢?
消费者不买账。消费大部分时候都是冲动性的,3D打印速度慢,制造还需要建模,设计离生产太远,这个漫长的生产周期就会撇掉一大群消费者;即便可以快速响应,相比同类产品高昂的成本和粗糙的精度又得撇掉一群消费者;另外一个问题便是,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如何主动去找你商量?
制造端:3D打印机普及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最大的难题是技能。安德森认为创客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技能,从少数人的技能发展到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的技能。建模软件需要学习,建造模型也需要对产品了解,而在设计环节之后,还需要和相关人士建立联系、计算产品的市场需求,其投入生产比较困难,这需要对制造业进行设计,这个技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
耗材的扩展,决定了3D打印机的能力边界。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现有的市场上的耗材多为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光敏树脂、沙土等,制造精度、复杂性、强度和质感都达不到高要求,目前在某些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有些应用,但是离“打印”汽车、肾脏还差得很远。而且即便耗材研发成功,规模化生产、材料配比等都是问题,可以说,耗材对3D打印技术应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