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从事民用航空产品(非军用航空产品)生产与提供航空服务的相关行业的集合,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之一。“十二五”时期,是合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阶段,加快培育和发展航空产业,对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可形成与地方经济互为促进、互为动力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提层次,上水平”。航空工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的特点,能够促进合肥在新型材料、现代制造、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制造业优势领域实现群体突破;同时,民航运输业能够满足新兴市场高端服务需求,促进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二是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敞门户,共发展”。发达的航空运输已成为各城市迈向国际化的重要衡量指标。合肥作为内陆开放型城市,在缺乏沿江沿海港口的情况下,发展航空运输业,对提升合肥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合肥知名度和展示形象尤为重要。三是有利于区域性特大城市“强实力,谋跨越”。合肥正谋求成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我市的民用航空产业,一方面会增加投资者在我市投资消费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会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民用航空制造业已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新兴增长点”。合肥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中航工业合肥江航为代表的航空产业园,以及围绕航空制造业的各类零配件制造类、服务类企业,集聚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合肥民用航空产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要深化认识,拓展思路,统筹推进,实现民用航空产业在合肥新一轮跨越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一要深化认识,深刻理解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内涵。发展民航运输业不仅带来客货流,航线网络更直接连接着区域产业链,充分利用好机场和航线资源,引进各类资源和企业来助推合肥经济发展,是现代化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充分认识到机场不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不断聚集优势资源的平台,吸引或汇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多种产业有机结合,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 二要科学规划,建立健全民用航空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合肥航空运输业与民用航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总体思路、产业布局和相关举措,围绕上海大型客机的研发、制造与服务,形成符合合肥特色的配套产业或产业链。根据民用航空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的需求,研究出台引进全产业链的具体优惠措施,让合肥成为民用航空器制造业的“后花园”。抓紧研究制定合肥新桥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加快建设集空港服务、空港物流、空港产业、配套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空港产业园,积极争取赋予临空经济区各种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及其他的优惠政策和功能,带动产业集聚,实现区域经济集约化发展,以适应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要开发开放,培育中部地区民用航空市场的高地。以大开放的理念,积极推动各大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制造企业和航空服务企业来肥投资兴业,将航空运输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培育航空市场。建好、用好、管好机场,提升商业运作水平,并通过推行特许经营模式,吸引更多国内外航空公司来肥落户,搭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平台。引进基地航空公司,不断完善合肥地区支线航空网络,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基地。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民用航空产业培育机制。民用航空业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涉及诸多领域。与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不同,民航行政事项更多、事权涉及面更广、关联部门更多,理应形成高层次强有力的决策和协调机制,形成有利于我市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作者单位:合肥市政府政策研究室)
编辑: 尹茹
热2024-01-28
热2024-01-20
热2023-11-27
热2023-10-27
热2023-09-03
热2023-08-30
热2023-08-13
热2023-08-13
热2023-01-14
热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