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风雨廊桥化梦寐

2013-12-07 10:43  互联网整理

  汽车从黔江主城出发,才行驶一个多小时,突然远方一排排土家吊脚楼的翘角飞檐扑入我的眼帘。酱黑色、烟薰黑色在雕饰上的各种变化,被阳光打扮得很有艺术魅力。下车进入古镇,入眼就是竖立的雕饰牌坊,上面大写着“濯水古镇”。这让人想起宋人周敦颐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然,我的眼切中的是那一个“濯”字。

  据说,濯水镇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它占有的重要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龚滩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真的是人称濯水为“濯河坝”吗?不是的,真正的名字是“濯鹤坝”。濯者,洗也。当年,濯水生态好、地势宽、水清纯,成千上万只白鹤经常光顾河滩,沏污荡浊,游水嬉戏,于是得名“濯鹤坝”,可是有些人文化层次低,听风说雨,顺口打哇哇说是“濯河坝”,有人就以讹传讹了。也许是后来者争执不断而难判是非,就中庸一下,干脆叫“濯水”得了。

  那名儿也不管怎么叫吧,顺着感觉我们已经走上了濯水风雨廊桥。

  不看不知道,一看心儿跳。这个廊桥真长啊,放眼看去,“神龙”见首不见尾,303米,真不愧为亚洲第一风雨廊桥!濯水风雨廊桥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记者在现场看到,濯水古镇风雨桥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游人累了可随时小坐。从水码头上看风雨廊桥,看见的是整齐有序的廊柱,以及略带弧线的人字形房檐,很坚实又很规则的空间,透着沧桑,又仿佛隐含好多秘密。风风雨雨洒落在廊桥上,留下了深浸的水迹,在久磨经典的设计中让岁月永恒。山民、乡农经过,并不担心风雨会带来什么不便或麻烦,反倒是有风雨才显示了古廊桥的优越。

  在重庆,厌烦了各处生硬的,由钢骨水泥建成的江上大桥、人行天桥、铁路大桥、公路立交桥,突然在黔江见到青瓦木梁挡风避雨的廊桥,自然喜出望外。我因为这样的喜欢,以想象诠释古镇风雨廓桥,又想因为这(转载自黔江政府网,请保留此标记。)样的诠释隐居在风雨桥廊桥边生活。

  说起来,对乡村、老街古镇的憧憬应该是植根于儿时单纯的记忆中。每次走进山间乡村,看田野、村落、古镇,希望这一切都保持着乡土文化的纯净色彩,山民、乡农们见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也无介于怀,但可能这是我个人的愿望。事实上开发怎么能保存古场镇独特的人文个性,城市化又怎能不侵蚀传统的乡土精神?尤其在今天,每次投身田野山间,内心那种融入乡土的原始情感就躁动起来。那儿时在外婆的乡坝头所感受到的自然、安宁的环境气氛以及纯朴、本分的乡里人性情。作为向往乡村田园风光的城市人,我隐隐地有种罪孽感,因为城市人的集体行为打破了乡镇人长期形成的秩序和安稳。如此,我们起源于耕织文明的田园聚落的人生美梦何以寄托呢?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