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帮助宝宝消除就医恐惧 妈妈可以来点套路
不管是看病、体检还是打疫苗,一说到去医院,妈妈和孩子就开始拉!锯!战!
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到了医院门口,孩子就是不肯进去,怕打针哇哇大哭,怕吃药坐地上耍赖,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抱住爸爸妈妈的腿不肯放,这样的状况是很常见的。为了逃避,孩子想方设法,利用身边的一切工具,用尽“招数”,似乎只要不进医院,干什么都成。
如果看到护士阿姨举着针筒,那就哭得更凄惨了。总之,整个经过简直是“不忍直视”。
孩子的情绪反应,常让父母头疼不已,因为既担心宝宝病情,而看到小宝贝哭闹不止时,又心痛不已。
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恐惧?
那医院究竟有什么,孩子到底在顾虑害怕什么呢?难道说在孩子的世界里,医院就是个可怕的大“魔窟”吗?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这样的:
大部分孩子:生病时,身体不舒服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变得焦虑,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家长的呵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忘记不愉快的心情。如果这个时候带孩子去医院,接触陌生环境,还要见到陌生的医生,接触冰冷的听诊器,难免就会产生排斥情绪。
有些孩子是因为之前去医院留下了不美好的回忆。比如打针时候很痛,医生、护士凶巴巴。都很可能成为孩子挥之不去的恶梦。所以只要提到医院,说到看病、打针、吃药,就会非常地排斥,总想办法逃避。
有些孩子是因为家长的“恐吓”。一些家长会不经意地说出“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医院,屁股上打针”这样的话,家长用“打针、去医院”吓唬孩子,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害怕就医的情结。
对于家长来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看来,去医院并不是看病这么简单,而是受到惩罚才会去的地方。事实上,孩子怕的不是去医院本身,而是未知。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1. 不要吓唬宝宝
就像前面说到的,有些妈妈会“威胁”孩子:“你再不乖乖吃药,妈妈就带你去医院打针了哦”、“宝宝不好好刷牙,长了蛀牙,牙医就要给你拔牙齿了”等,然后宝宝只能带着一脸惊恐,不情不愿地吃药、刷牙。
这一招虽然看似有效,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医院、医生产生更深的误解和恐惧,以后再想带他去医院可就难上加难了。
2. 借助绘本让宝宝了解医生和医院
俗话说得好,恐惧源于未知。孩子害怕去医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知道医生会对自己做什么。“那些奇奇怪怪的工具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医生要给我抽血?会不会把我身体里的血抽完呢……”
要消除孩子的这种恐惧,绘本 是法宝之一。给他读几本相关的绘本,不仅能让宝宝明白:医生和牙医都是能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好人,还能通过绘本里的主人公,让宝宝获得克服恐惧的勇气和力量。
3. 玩模拟游戏
带孩子去医院以前,妈妈可以先在家里陪宝宝玩模拟看病的游戏。比如看牙医前,妈妈可以假装自己是医生,用小牙刷数一数孩子长了几颗牙,再拿镜子照一照这些牙齿健不健康。
妈妈演示完,还可以让孩子来扮演医生,给自己的毛绒玩具们检查一下身体。这样的模拟游戏能让孩子提前熟悉检查的流程,知道医生大概会对自己做什么,下次见到医生时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4. 用积极的故事做引导
家长可以选择利用故事,引导孩子了解身体健康的知识。知道为什么要去医院,为什么要打针、吃药。还可以利用正面积极的小故事,鼓励孩子要像故事中的小朋友一样勇敢,不怕打针!还可以让孩子自己讲讲去医院“勇敢”的故事,给孩子增添信心。
[责任编辑:沫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