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你爱用的热词“呵呵”为何会失宠? “呵呵”究竟犯了什么错?(2)

2016-01-06 11:53  川北在线整理

  而这些含义,仅仅两个字就能表达,所以“呵呵”火了。

  二、神秘莫测的“呵呵”

  在网络聊天中,你满怀热情地跟对方讲一些话之后,期待着他与你认真交谈,但是他只给了你一个神秘莫测的“呵呵”,留下好大一片美(kēng)丽(diē)的天空让你去自由xia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呵呵”含义再多,一次也只用一个。由于受信息所限,人们并不能每次都准确把握对方的含义。这就很容易产生归因偏差(Attribution Bias),即在对于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时出现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推论。

  有一种很容易出现的归因偏差形式,叫做看透他人思维(ming reading),持有这种归因偏差的人信奉这样一个前提,即不管实际是否存在,人类的特性和经验都是共同的,所以他们认定所有人都以与自己一样的方式行事,甚至将自己的消极观点反投到他人身上。比如,一个人常将“呵呵”当作敷衍或者嘲讽,或者比较担心对方的“呵呵”是这个意思,就会在聊天时认为“他说呵呵是因为他厌烦我”。

  此外,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推断事物的可能性时往往是根据在脑海中信息的易提取程度,那些容易想到的就觉得更可能发生,这就是易得性偏差。对方道出“呵呵”时的复杂心境是难以揣测的,但简单一个“他不喜欢我”的理由却人人都可想到,所以很容易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所以,当你气恼地竖起两根手指恶狠狠地捅过去,大喝一声:呵你妹啊!

  或许,他呵出的只是一口气而已。

  三、呵呵,又是呵呵!

  心理学术语里有个关于关于马爷爷的效应,叫做马克吐温效应(终于放过马斯洛了):话说马爷爷一次听牧师演讲,刚开始听得很嗨皮,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在嘚嘚,不爽的马爷爷打算少捐点;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结束,马爷爷一气之下决定不捐了。终于演讲结束了,马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怒发冲冠的马爷爷不仅没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