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省委制定出台《 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明确未来五年将从14个方面,推出256项改革举措。不仅顾及当前,更谋划长远,描绘出一条清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四川路径”。
2015年7月,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市场化招聘公司总经理。这意味着,以长虹为代表的四川国有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化的自主经营权。
长虹全球招聘行动的背后是全省国企改革的大动作。2015年以来,《关于推进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改革专项方案(试行)》《全面深化省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方案》等系列重要方案陆续出台,将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十二五”期间,尤其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四川在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简政放权等各个领域多向出击,从点到面,点面结合,不是单兵突进,而是集合相关领域,纵横拓展,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既有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有先行先试的基层探索——
2015年,威远县新店镇石坪村村民徐跃贵一家的收入超过6万元,是之前的两倍多。村民收入增长的背后,得益于当地自创的农业BOT模式:农民首先将自家的承包地租给当地的公司,获得租金和劳务报酬,公司将村民的土地集中流转,用于建设无花果基地。五年期满后,公司将果园无偿交还农民经营。
基层探索的改革果实不只农业BOT模式,在成都崇州市隆兴镇青桥村,当地村民以参股方式,把地交给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田间大小事,创造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新型共营农业经营体系。该体系实现了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利益联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充分激活了土地要素,保证了农民的收益。
在宜宾市翠屏区,当地政府利用财政资金,与农民合作社以及当地龙头企业按照一定持股比例成立公司,财政资金部分的股权归农民所有,盈利由企业和农民共享。
从农业BOT到共营制,再到财政企业共同“打井”的新模式,基层干部和群众探索出一条条全新的改革发展路径。
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全省基层探索亮点频频。
热2018-03-23
热2018-03-23
热2018-03-23
热2018-03-20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