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手脚,先破藩篱,成都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三权”改革,并出台“蓉十条”,提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人员进行奖励。
“蓉十条”只是成都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2016年初,成都审议通过“成都制造”“服务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7个“2025”规划,绘就“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蓝图。细致梳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恰是实现系列2025规划的关键所在。
而成都开局“十三五”部署的工业强基、城建攻坚、融入“一带一路”等“六大行动”,亦跃动着创新的基因。
打造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成都一方面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另一方面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推动行业上下游协同创新。目前,成都共有企业技术中心627户,规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中心的比例接近20%。
【战役】扭住三大抓手
掀起全民创新创业浪潮
审视全局,成都下出“先手棋”:扭住“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三大抓手,掀起创新创业的全民浪潮。
去年11月,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 四 川 天 府 新 区 总 体 规 划(2010-2030年)》(2015年版),首次明确四川天府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与科技创新高地,成都科学城的地位得到凸显加强。而5000亩水域面积的兴隆湖,是科学城的“核中之核”,环湖的“黄金口岸”全部作为科研和文化用地。投资20亿元的诺基亚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已在那里拔地而起;去年4月,德国北威州州长克拉夫特,也带来投资20亿元的北威州中心项目。
高起点、大项目、国际范的,不仅是成都科学城。
按照成都市规划,高新区将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大智造”产业板块。2015年,成都高新区实现308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成为四川 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的工业园区,规模在全国 高新区中位居前列。在这片仅有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超过6500家科技型企业,去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1.8万件,鲜活诠释了“高新”“创新”这些词汇。
“十三五”启幕之际,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决定,再度将改革创新贯穿整个未来5年的发展:力争三年,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试验任务;力争五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
热2018-03-23
热2018-03-23
热2018-03-23
热2018-03-20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
热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