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小城镇居于乡之首、城之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意义重大。
2013年,我省启动“百镇建设行动”,将小城镇建设放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中思考,放到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大格局中谋划,放到多点多极支撑、夯实底部基础的大战略中考量,放到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两个跨越”的大目标中推进,连续3年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
300个领跑小城镇的发展现状如何?它们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城镇化道路?今起本报推出《“镇”兴四川·聚焦百镇建设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本报讯 (记者 熊筱伟 董世梅)300个试点镇正加速领跑我省小城镇建设。省住建厅近日透露,我省“百镇建设行动”的300个试点镇,去年实现就地就近吸纳转移农村人口逾30万人,带动全省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50万人以上。
结合去年我省约114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我省共有2032个建制镇的情况,可以看到“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去年取得的惊人成绩:以占不足全省15%的建制镇数量,吸纳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受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集中等限制,大中城市才是我省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我省小城镇虽占全国建制镇总量约10%,但规模小、承载力弱,留不住人。如今以300个试点镇为代表的小城镇,已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3年建设,300个试点镇建设成效明显:“体质”得以强化——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动力”得以增强——放大比较优势,呈现出一批县域经济副中心镇和工业、商贸、旅游特色镇,形成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影响”得以扩大——坚持产镇和镇村联动,大力促进城镇产业向农村拓展、资源向农村流动,城镇集聚带动乡村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凸显。
依托小城镇发展,近年我省已经构建了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省域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小城镇建设与四大城市群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省住建厅透露,今年将在不增加试点镇数量基础上,深化“百镇建设行动”。为此将实施“两个一批”行动计划,即巩固提升一批示范镇、培育创建一批专业镇,辐射带动其他小城镇创新突破、特色发展。预计试点镇全年将完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130亿元,就地就近吸纳农业人口30万人;带动全省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亿元,吸纳农村人口5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