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三年投38.7亿 四川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真管用(图)

2016-08-03 07:40  四川日报

    原标题:三年投38.7亿 四川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真管用(图)

  过去十年,四川遭遇多次区域干旱——

  聚焦

  7月中旬,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迅速切换了防洪和抗旱两个主题。不过,两座新建的提水泵,负责连接场镇和赤水河的10.2公里输水管道随时可以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超过2800立方米,人们不用担心“水缸”出问题了。

三年投38.7亿 四川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真管用(图)

  2013年川南大旱,二郎镇场镇供水还是从10多公里外的赤水河拉水。无论水质好坏,只要卡车开进镇子,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从“拉水吃”到“抽水吃”,秘诀全在于提水泵和输水管道上——亦即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投入使用。

  A

  引提调水、打井、修水库,三种手段补短板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指在遭遇干旱、常规水源无法保证供水时,可以临时承担水源补给、供给的水源地或工程设施。我省在2014-2016年间,启动48个严重及主要受旱县(市、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省农水局抗旱办主任杨海说,四川水资源季节和区域分布不均衡,“可以说十年九旱,旱涝交替。”

  二郎镇缺水问题,近十年愈发凸显。2006年至今,常住居民由2000人增至6000余人,生活用水量激增两倍以上;场镇酿酒等工业用水不断攀升。原先负责给场镇供水的小型水库库容仅有22.7万立方米,早已经不堪重负。

  古蔺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考虑到修建水库的成本问题,唯有把目光放在距离场镇10余公里的赤水河,“配备提灌站、输水管道,平时待命,旱季启用。”

  水库和引提调水工程之外,另一种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是打水井。

  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水库、水井和引提调水工程作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针对全省旱区两大诱因: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在喀斯特地貌地区、人口集中地区,因为用水量大、地质条件差,一般都是修建引提调水工程;人口集中、地质条件稍好地区,主要靠修建水库;“而人口相对较少、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都是打井”。

  根据2014年出台的《四川省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三年内投资38.7亿元(含中央投资28亿元),建设引调提水工程238处、抗旱应急备用井1077口、抗旱应急水库28座。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