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四川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到“十三五”末将达2000项

2016-09-19 15:45  四川日报

   用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进入市场——

   9月18日,中秋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约来工作人员,拟出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推进的“工期表”。“这是30年来最好的成果转化机会,力争明年春节前实现首家企业入驻。”张兴栋的可诱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项目,是四川大力推动转化的重大科研成果。他希望四川在万亿生物医学材料产业中占领全球制高点的愿望,也因为市场化企业和园区的建立,变得前所未有地可操作、可预期。

   这样的创新和转化热情,激荡在全省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园。近3年,四川用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以18亿元的财政投入,引导全社会投入200亿元,累计带动实现产值1.2万亿元以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激发创新转化热情弥合成果与市场之间的“两米天堑”

   9月,可能是昝月稳今年最忙的一个月。身为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的他,已经和团队一起在陇海线、焦柳线车载现场检测项目现场工作了近一个月。这个合同金额近300万元的路基项目,他们刚刚签约拿下。与此同时,一家来自日本的铁路公司也锲而不舍地与团队接洽,希望获得合作机会。

   寻求合作的机构找上门,主要是因为昝月稳和团队率先在全球研发出最新轨道隧道车载探地雷达系统。这套系统只需要装挂在普通列车的尾部,可在列车每小时175公里的高速行驶中,对铁路隧道衬砌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隧道衬砌内的隐患。

   尽管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技术全球领先,这套系统也和西南交大的其他成果一样,曾经因为专利权属不清、合作风险偏大而被束之高阁。

   四川有高等院校上百所、专业科技人员30万左右,是当之无愧的科技资源大省。如何解决“教授拿不走股权,学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三输”局面,唤醒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热情?

   今年1月,西南交大出台“交大九条”,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行混合所有制,西南交大科技园公司代表学校持有30%的知识产权,其余70%归课题团队所有。

   该政策推出半年以来,学校已有涉及7项职务科技成果的5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分割确权,还有3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准备分割确权,其中包括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低速磁浮二代转向架、钢轨焊接气体保护焊机、可降解生物材料等职务科技成果。而在此前的3年内,全校没有转化过一项科技成果。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