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传统农业深度谋变 四川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

2017-07-05 10:04  四川日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川粮品质、提升川粮品牌是应有之义。内江市石板村“换稻种”的故事,只是这次大变革中的一个小片段。如何将一款“无品无牌”或“有品无牌”的农产品提升为“品”“牌”俱佳的商品,才是四川农业面临的更大挑战。

  方向既明,行动展开。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针对部分农产品品质较差的问题,川粮网和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合作,推出多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并不单纯追求产量,而是更加注重口感、绿色、健康。

  ——实施品牌打造行动。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牵头,川粮网等企业配合,对现有产品进行品牌化打造。目前,川粮网注册的“首翠”品牌已上市2个月,包括大米、辣椒、花椒等多种产品。未来,川粮网还将开设“故乡的滋味”板块,首先瞄准将“四川造”推向全国,让在外的川人享受到正宗的故乡味道。

  眼下,内江正摩拳擦掌,资中血橙、黄老五、周萝卜、威远无花果等即将集体抱团触网。

  “虽然我的‘内飞’牌大米是四川省名牌,但省外销量仅占不到两成,下一步希望通过川粮网走向全国,变‘内飞’为‘外飞’!”内江飞龙米业老总尤成林期待。

  ——实施经营体系创新行动。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单靠农民自身完不成。”在吴晓松看来,农产品的品牌化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期的规模化种植到后期的品牌化营销,需要金融、营销、科技、农业等多个系统共同参与。

  这一过程中,川粮网扮演了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以种植端为例,川粮网并不和单家独户的农民合作,而是向某一个县或某个大户下订单,因为订单规模很大,这就倒逼各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变“小散”为规模化种植。

  同时,由于有了大企业的参与和保障,金融部门也敢于放贷,为“粮食+金融”的合作扫清了障碍。而资金问题一旦解决,后续的规模化、品牌化等难题随之破解。

  “种得好首先得卖得好。”在吴晓松看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国一盘棋,不仅把优质放心粮油引入四川,也要把四川的好东西卖出去。

  当好“把关人”:建立从前端到终端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运用技术与制度、内部与外部多重手段,当好“舌尖上的卫兵”7月3日,内江川南电商中心,深绿底色装修的川粮电商体验中心绿禾体验店格外惹眼。71岁的市民卓光英守在电饭煲旁,等着品尝后再决定下单。

  吃得好、吃得安全,是当前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但好不好吃,嘴能尝得出,重金属含量超不超标,又从何得知?

  让种的人小康,让吃的人健康,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目的。川粮网在探索。

  前端,大力推广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川粮网正准备与省农科院等共同发起“四川农产品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安全。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