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扒衣事件3女孩出被网络“人肉” 多名与事件无关的女孩被传为施暴者(3)

2015-06-25 19:45  华西都市报
  
  “不是她。”“她不是打人的人。”小冉在朋友社交软件留言区跟帖,但随后网友开始对她进行辱骂,她朋友的一则动态后,1300多条留言中,辱骂的已多达数百条。
  
  “这样澄清根本没有效果,我们还是去报警吧。”在小冉的提议下,24日下午1时30分许,5名女孩前往乐至县城东派出所报案。
  
  24日下午,派出所值班民警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已受理此案,并将移交给乐至县治安大队调查处理。
  
  专家说法
  
  网络暴力风险低受害者维权困难
  
  乐至未成年少女事件,最终衍生出“网络暴力”,并伤及无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网络暴力愈演愈烈原因是多方面的。
  
  夏学銮说,网络的匿名性,让网络暴力很容易形成,并易于扩散,而且匿名身份让网友不必为自己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风险近于零;一些特殊事件,如“少女暴力”等,很容易让网友有以暴制暴的心理,而不对事实进行理性判断;近年来,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名誉权受损的,受害者几乎没有真正出来维权,助长了法律知识淡薄的网友网络暴力的气焰。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万毅也表示,法律将是治理网络暴力的根本手段,但是目前由于网络方面的法律规范尚不健全,使得法律处罚难,“法律治理目前有很大的局限性,法不责众,侵权人主体不明确,让本来非实名的网友能够逃避打击,而受害人主张权利则显得无力。”
  
  万毅认为,要治理网络暴力,从民事立法上,应该加强对公民隐私权、个人信息自主权的保护进行完善和细化;从刑事立法上,对于网络侵害公民权益构成犯罪的,打击惩罚措施要完善。
  
  华西都市报记者田雪皎摄影报道
  
  立即评
  
  当成长遭遇校园暴力,是孩子之痛还是社会之伤?
[责任编辑:莫小烟]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