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为什么清明节总是下雨 是亡魂在要钱?

2018-03-01 21:53  今日头条
    原标题:为什么清明节总是下雨 是亡魂在要钱?

    每到清明节期间都会下雨,这已经成为大家默认的事情了,有些时候都不需要看天气预报就知道清明期间会下雨,究竟为什么呢?是心里因素影响还是真正清明会下雨,为什么清明节总是下雨?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习俗大盘点。
为什么清明节总是下雨 竟是受心理因素影响
 
  原因一
 
  清明前后,东去春来,冷空气减弱,海上副热带高压西进,海洋暖湿气流活跃北上。冷暖气流经常在南方交会,势均力敌造成了南方阴雨绵绵的天气。
 
  原因二
 
  南方的春天,低气压非常多。低气压里云快、风大、雨急。每次低气压过境,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原因三
 
  清明前后,海洋暖湿气流不停输入大陆。大气层的水汽在晚上就会冷却凝结成毛毛雨。
 
  原因四
 
  心理因素:清明会下雨,多半是由心理因素影响的,并不是全国各地都会下雨,而是中国一部分地区才会下雨,多数是受到杜牧诗影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所创作诗句的位置位于安徽池州,属于长江南岸,这时正好收到气候的影响,所以容易下雨,而受这种气候影响的地方多位于南方,所以清明下雨是南方的特点,北方不多见。
 
  清明节习俗
 
  1、上坟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2、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5、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放风筝
 
  这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7、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8、吃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寒食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9、煮鸡蛋
 
  据说吃了这时煮的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这个风俗是怎么传下来的呢?传说古代孝感一带属云梦泽之一部分,是一片水乡泽国,人们都以打鱼为生,因为人们天天在湖里吹湖风,得了头痛病。一天,尝百草的神农路过云梦泽,看到一些人因头痛在湖滩上打滚,神农很可怜他们,就到处找草药,为这些人治头痛病,可是什么药吃了也无效。三月初三这一天,神农从山上捡来几个野鸡蛋,又挖了一大把地菜,拿到船上煮给人们充饥,人们吃了用地米菜煮的鸡蛋后,忽然感到头不痛了。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