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采取“6+2”结对方式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由攀钢集团公司、攀煤(集团)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公司、钢城集团有限公司、市商业银行、市农商行、东区政府、钒钛产业园区管委会等8家单位对口支援米易县白坡乡、仁和区平地镇、盐边县格萨拉乡、温泉乡、箐河乡、红宝乡、鳡鱼乡、共和乡等8个边远民族乡(镇)。8家支援单位按每年300万为基数,通过现金、以物折资、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对口支援边远民族地区。
二是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扶持政策力度。认真落实民族地区优惠扶持政策,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按增值税、一般营业税等8个税种原省级分享部分留给区(县)收入的20%设立本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专项资金;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400万元的基数上每年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市、区(县)产业化发展资金重点向民族地区作倾斜。
三是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新村建设。按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适度集中”的原则,每个民族乡镇每年力争实施1个新村建设。并按照“宜迁则迁、宜改则改、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对不宜列入新村建设的散居农户,实施住房、厨房、厕所、庭院、圈舍“五改”。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年各实施600户,整体推进民族地区新村建设步伐。
四是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全力实施村道畅通工程、社社通路工程、人饮解困和抗旱救灾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数字城市建设工程。“十二五”末,实现民族地区所有村道公路全部硬化、社社通路;基本解决民区群众生活用水困难问题;解决民族地区无电户用电问题,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电杆等输电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基本建成民区乡村、家庭信息化光纤网络,实现广播电视综合人口全覆盖。
五是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引导、龙头带动、规模种养”的思路,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做大林果产业、做精烤烟产业、做强畜牧业、做优旅游产业。“十二五”末,民族地区核桃面积达25万亩以上,芒果10万亩以上,烤烟9万亩以上;大牲畜存栏达80万头(只)、出栏数达60万头(只);完善提升格萨拉AAAA级旅游景区功能,大力打造大黑山、阿署达AAAA级旅游景区,形成攀枝花旅游景区龙头,努力破解边远民族地区群众增收难、增收慢问题。
六是强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攀枝花市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第二轮)》,实施民族地区“两免一补”、免费营养餐、免费职业教育、贫困大学生助学圆梦工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优化教育资源,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民族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稳步推进《攀枝花市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医务技能和医疗水平,加强完善乡(镇)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族地区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加大对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的政策倾斜扶持力度,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4
热2024-05-23
热2024-05-23
热2024-05-23
热2024-05-22
热2024-05-22
热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