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四川19年生态巨变 山脉重披绿衣大地森林归来!

2017-08-07 12:48  四川在线

    原标题:四川19年生态巨变 山脉重披绿衣大地森林归来!

  长江,穿行于四川腹地,犹如一支利箭,从西向东,射向茫茫大海。在它的身后,是巍峨的川西北高原,是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自1998年以来,四川的森林覆盖率从24.23%提高到2016年的36.88%,超过上世纪中期。川江的浑水期从每年300天下降至不到120天,泥沙含量减少一半以上。

  过去19年,蜀中高原和山地共同见证了一场生态巨变:山脉重披绿衣,大地森林归来!



  【砍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森林经历过严重的开发破坏,绿色在当时的四川大地上越来越少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四川,是长江、黄河重要的发源地、涵养地、集水区,境内1000多条河流中约有96.6%属长江水系,被称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国半壁江山的水塔”“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森林经历过严重的开发破坏。10多万森林工人开进大山,无数参天大树变成铁路枕木、矿井棚架、木炭……

  “树真粗啊,3个人都抱不过来!”回忆起1976年第一次进入马尔康的原始森林,唐松两眼放光。当年,他只有20岁,天不亮就背着斧头油锯,和师父轮流蹲在地上开“基口”。马尔康林业局辖区有570万亩,唐松入职那年,1200多名伐木工人在此会战。

  一棵棵柳杉倒下,接着去枝、剥皮、截断,吊上索道钢缆滑到山脚,转运到岷江之畔。然后顺流而下,漂向下游。到1998年,唐松转战了9个工区。这意味着,有9个山头被剃成光头。

  “我砍过的树子有20万方,差不多1500亩林子。”1998年5月1日,面带微笑、身披红绶带的唐松在人民大会堂接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那时,伐木工人、开荒者一步步逼近、逼退山林,绿色在四川大地上越来越少。

  恩格斯说过,“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1994年,一场山洪让马尔康公路中断了半个月;1995年,四川水土流失面积已近20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达9亿吨,是长江最大泥沙输出地;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控制天然林采伐量,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1996年,根据中央领导指示,四川着手制定“把‘森老虎’请下山”的森工转产脱困方案。

  1998年大洪灾过后,中央果断决定在长江上游彻底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实施天保工程,伐木人变成造林人和护林人。次年,中央再出重招,在四川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划时代的大转折,拉开了序幕。
 

若尔盖县崇尔乡生态林下,梅花鹿在山间奔跑。记者吴传明摄
 

  【种树】

  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以及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广袤的森林构筑起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夹金山林业局纪委书记蒋奕全至今仍然记得这个日子——1998年9月1日。这一天,四川正式启动天保工程,昔日砍树人正式变身植树人。

  那一天,细雨蒙蒙。宝兴县城东南角的林业局大院里,临时搭建的讲台下,堆着20台油锯、800多把斧头,上面贴着盖有鲜红公章的封条。挤在场院的每个人,表情复杂。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