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南充市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2)

2017-02-21 09:38  南充日报


    西拱桥村脱贫户苏斌,两年前是村里的典型贫困户,长期患糖尿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靠务农和小养殖,一年下来收入不过1000元,加上妻子打零工的收入,人均2100元。2016年,苏斌的家庭收入发生了变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将一亩土地出租给园区,一年租金有300元,每年按10%递增,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在园区里面务工,一年下来务工收入达到5000元,加上妻子在县城打零工的工资,他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脱贫奔康产业园,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到园区务工。”西拱桥村村委会主任汪长家告诉记者。

    仪陇县三蛟镇巴山村地处大山深处,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贫困户达到30多户。如今,该村依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致富产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去年,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巴山村的贫困户搞起了土鸡养殖,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每只鸡的保底利润8元,贫困户邓兴仁看到了希望,第一批养殖了300只土鸡,去年底,土鸡出售,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以前大规模养殖是不敢想的,最怕的就是鸡瘟,现在好了,村上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销售也有保障。”邓兴仁说。

    “今年我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还要加入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入股分红。”邓兴仁充满信心地说,脱贫不算啥,还要依靠双手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仪陇县委农工委负责人介绍,仪陇县积极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把脱贫攻坚与新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提高扶贫新村产业发展能力,我市鼓励贫困村依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贫困户的实际能力,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立村产业,突出一村一品。 (紧转2版)(紧接1版)“支持各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切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我市积极实施1290个贫困村一村一核心合作社,社社有支撑大户、核心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造贫困村致富排头兵。

    五改三建 贫困村展新颜

    记者从市委农工委产业科获悉,我市先后出台了《创新幸福美丽川北新村建设机制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南充市脱贫攻坚新村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对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出了详细规划,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2016年,全市共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51个,含380个贫困村,新建成农房7406套,改造农村危房3.6万户,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35个。

    在西拱桥村采访时,刘忠碧拉着记者走进她家厨房,只见灶台上贴着洁白的瓷砖,自来水接到水缸,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淌,整个厨房干净整洁。“以前灶台是用土垒砌起来的,吃水要到远处的水井挑水吃,遇到天旱,吃水就更困难了。”刘忠碧说,现在厨房全部经过改造,自来水、天然气都通了。

    刘忠碧家发生变化的不只是厨房,房前屋后也同样焕然一新,厕所不再臭烘烘,牲畜都有了标准化圈舍。自从村里搞了“五改三建”,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说起过往,刘忠碧显得有些尴尬。至今,刘忠碧清楚地记得,驻村帮扶工作组第一次入户调查时的情形,院坝里全是牲畜粪便,房子破破烂烂。

    驻村帮扶工作组通过入户调查,根据宜改则改、宜散则散、降低成本的原则,启动川东北民居风貌建设工程,通过“五改三建”(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建庭院、建池、建房),改善村民住房和生活环境问题。“2016年,西拱桥村全村365户基本上进行了‘五改三建’,家家户户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刘忠碧对记者说,“现在村民不但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也得到解决,村民的素质普遍提高。”
[责任编辑:晓锋]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