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华蓥市“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拔穷根”

2016-08-23 12:21  广安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是最大的短板。为圆满完成2016年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军令状”,去年7月,华蓥市启动了向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华蓥市近八成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四大特殊贫困类区”,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饮水难度大、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欠账多。一年来,“第一书记”们坚持挨家挨户深入走访,党员群众深入交谈,想方设法摸清贫困村致贫原因,跑单位、要项目、争资金,致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实事,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华龙街道办事处东方村“第一书记”毛坤通过向上争取,启动建设了水泥路4.6公里、便民路3.5公里。今年1月,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竣工通车,解决了该村5个组2400余人的出行难、上学难、农资运输难等问题。

  “我们村的自来水安是安起了,但是水质差、到处漏,还经常停水……”庆华镇三河村“第一书记”李长合把群众的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很快解决了水质、停水等问题,赢得群众好评。

  明月镇白鹤咀村“第一书记”刘天才紧盯基础设施差这个“短板”,利用土地复垦项目,实施田土整治工程,开垦荒山荒坡300亩,实施土地“小块并大块”,整理调型土地400亩,整治改造滑坡土地2处,优化了该村耕作条件。

  短短一年时间,华蓥市25个贫困村道路交通、村级活动阵地、水电网络、贫困户住房等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均大为改善。

  “拔穷根”“摘穷帽”,产业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关键。如何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是“第一书记”们住进村子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永兴镇大佛山村“第一书记”吴泓江依托辖区血橙业主,通过免费提供树苗、业主提供技术等方式,引导群众发展血橙种植20亩;并采取先验收、后补贴的方式,鼓励和帮助35户贫困户养殖鸡鸭猪兔等1000余只,2015年该村有4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庆华镇黄桷村“第一书记”段巧灵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这一产业也将成为黄桷的支柱产业,带领老百姓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党的建设是贫困村脱贫的“总开关”,华蓥市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牢固树立主业意识,着力强化贫困村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