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邻水县“第一书记”甘潇: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

2017-01-06 10:30  广安日报

  第一眼见到“甘书记”,给人的感觉是阳光、朝气,充满活力。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刚满28岁的小伙子还曾“与死神斗争”了一年。他,就是现任荆坪乡黄坪村“第一书记”——甘潇。

  劫后余生的 党员

  2013年,经常出现头痛问题的甘潇,在医院查出自己患了脑瘤,由于病灶位置特殊,不能轻易做手术,所以只能选择化疗。眼看身体一天天变得羸弱,甘潇痛苦万分。

  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看到生命的来去匆匆,又看看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甘潇愧疚难当。“我不能认命,一定要和病魔抗争到底。”他心底的呐喊,唤醒了血液里流淌的“反抗因子”,经过一年多的顽强抗争,甘潇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专家建议他可以回家用药物疗养,临行之前特别叮嘱,如果他的病情能保证五年之内不再复发,那么就有30年的寿命,反之,则是难料。

  从医院回来后,甘潇突然间对人生有了新的领悟:人终有一死,然而生命的长短并不能衡量它价值的大小,如何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那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

  甘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5年,邻水县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各企事业单位需指派一名工作人员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得到消息,在省烟草公司邻水公司上班的甘潇第一时间向公司领导“请缨”,希望批准他到基层为老百姓做事。考虑到他的病情,公司领导班子没有同意,后来在甘潇几次三番坦诚表达自己的意愿后,最终得到批准。2015年9月,甘潇这个“第一书记”正式到荆坪乡黄坪村赴任。

  攻坚克难的退伍军人

  曾经6年的军旅生活,造就了甘潇坚毅的性格,越是难解决的问题越要努力想办法解决。到任黄坪村后,甘潇一头就扎进了村里的脱贫工作中。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落后,收入来源单一,观念保守落后。”这是黄坪村呈现给甘潇的第一印象。

  “要致富先修路,老话说的一点都没错。黄坪村之所以贫穷落后,就是没有一条‘产业路’。”在村里的工作讨论会上,甘潇说出了心里的想法。把“产业路”修好,再为老百姓谋出路,这是他到黄坪村第一件想做而且要做成的事情。打定主意,他就开始东奔西跑,多方联系沟通筹集资金。

  “虽然有了思路,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困难。”他在具体的农村工作中,体会到了知易行难。尽管群众都知道修路是“惠民工程”,可一旦触及各自的切身利益,就会引起诸多问题。“我家的这些树,再长两年就成材了,补偿少了的话,我就是不清理!”有村民如此蛮不讲理。

  为了尽早修路通车,甘潇每天晚上都要深入农户家里,一家一家去沟通,只是“清障”一事就做了半个多月思想工作,问题最终解决了这才顺利施工。后来在县扶贫移民局和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黄坪村2.3公里的“产业路”建成通车。村民对此无不感叹:“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这里能这么快通路,甘书记真能干……”

  村民心中永远的书记

  “我们的‘第一书记’虽然年轻,但踏实勤快,而且一点官架子也没有,一心都在为老百姓做实事,群众都很喜欢他。”说起甘潇,黄坪村村支书程祥元忍不住夸赞起来。

  黄坪村7组有一个名叫程敬文的贫困户,今年70多岁,因为长期生病卧床不起,已无法站立行走。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目前已定居云南,小儿子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只能选择长期在外务工。第一次去程敬文的家,看到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无人照料,甘潇心中很是心酸。为了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让程敬文老有所依,甘潇当天回到村上就给程敬文远在他乡的小儿子程军打了一个电话。他告诉程军,回家乡来发展产业,不仅可以增收致富,还能照顾孤苦无依的父亲,一举两得。程军有些心动,可考虑到发展产业风险太大,又拒绝了甘潇的建议。

  于是,甘潇隔三岔五地给程军打电话做思想工作,程军最终答应试一试,并于2016年回家乡发展养殖业。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