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针对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占比80%的实际,开展重病、重残特困人口集中供养试点,以乡镇为实施主体,采取政府政策性补贴、社会爱心捐赠的“财政资金+社会扶持”投入模式,利用村闲置学校或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对重病、重残特困人口实行集中托养,让健康家庭劳动力从繁重的陪护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带动家庭脱贫。针对外出务工贫困群众返乡后“无安全住房”问题,制定出台“统一修缮管护、预租全家外出户安全住房、村级廉租房和闲置资产安置、城区就业人员保障性住房安置”四大举措,修建农村廉租房530余套,配套城区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确保外出务工返乡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推动“住上好房子”实现全覆盖。针对遭遇突发灾难、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后仍特别困难的贫困家庭,出台《困难群众家庭特别救助实施办法》,设立500万元特别救助专项资金,予以特别扶持。
“感恩教育+自我管理+四好创建”
让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开展扶贫扶志大行动,深挖先进典型,强化正面激励,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文化下乡、荣辱感恩教育等活动,引导贫困户克服“贫困光荣、等靠要”等不良心态,形成感恩党、感恩社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组建“暖冬志愿者服务队”,进村入户做好贫困户、非贫困户、临界贫困户思想教育引导,增添脱贫攻坚助力。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出台贫困村村规民约和文明卫生公约,建立互评管理机制,常态治理城乡环境,推进法治乡村、调解文化大院建设,实现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引导贫困户自觉养成文明礼貌卫生好习惯。深化“四好村”创建,每村投入5万元推进“四好村”创建,出台农户环境卫生10条标准,定期评选乡风文明典型,村广播宣布文明户“红黑榜”,对红榜户给予物质奖励。每半月在区电视台排名公布31个摘帽村乡风文明情况,促进贫困村、贫困户乡风文明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