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乔晓光:用剪纸书写“生活之诗”
中国是世界剪纸艺术的原乡,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剪纸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和魅力也在不断更新和转变。如何让剪纸这种传统的艺术语言和当下文化叙事建立关联,是艺术家乔晓光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命题。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以剪纸的创新探索和油画“玉米地”系列引起画坛关注,被评论界称为“预示着剪纸发展新阶段的艺术家”,在此后的30多年间,他坚守民间文化的信念,始终保有对民间美术研究和创作的热情。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剪纸申遗与多民族剪纸田野调查、高校非遗相关新学科建设,以及国际间文化遗产主题的剪纸创新实践方面,乔晓光都取得了重要的文化艺术成果。
日常之书·2012—2018的故事(剪纸) 乔晓光
日前,“日常之诗·乔晓光” 剪纸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展出其近十年来创作的代表性剪纸作品近200幅。展览打破了传统布展习惯,“剪纸墙”的呈现理念不仅使展示空间扩大了,也使“作品群”之间有了丰富的关联信息。尺幅不等的剪纸作品在墙面上以多层、重复、混放的布置方式,营造出一个“剪纸屋”的展示意境,更大可能地呈现了剪纸的能量传达。
游走于这门古老艺术中,观者可以从乔晓光作品里明显感受到传统剪纸艺术语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感受时,乔晓光说:“我的题材既包含日常生活的感受与发现,也表现有历史维度的乡村劳动者传唱的生活史诗,是对‘无所不剪’的创作理念的不断尝试。”此次他在形式上做了很大突破,如打破二维的剪纸语言限制,采用金属材质并融入了光与影的表现手法,以营造新颖的剪纸场域,拓展剪纸的边界,使得传统的艺术语言中融入时代的气息。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