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州荣盛众藏荣盛文化艺术家浅谈怎么样收藏和田玉靠谱
: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关键字:中国;玉文化;和田玉;收藏。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从而为国家产生打下了基础。历史知识告诉我们,在国家形成之前,首先是文明社会的产生。文明社会所包含的现象和内容很多,比如文字的起源和应用、专门治人的劳心者阶层的形成、手工业工匠和作坊的产生、宗教和巫师的出现、工艺美术、装饰绘画及其它艺术品的大量创作和运用等。玉本身的性质也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玉由于难得和稀有,成为当时人们为数不多的 品之一,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谁掠夺和占有的越多,谁的地位就越高。这种过程逐步演化,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这许许多多的文明现象中,玉器和其他文化产物相比,有过独占鳌头、特别引人注目的地位。
在医学方面,玉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可以“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玉的养生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倘佩带玉手镯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被动除视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气,养精神。
文化方面,玉更是密切地融于其中。古往今来,关于玉的诗词是数不胜数。例如玉女,玉色,玉貌,玉体,与人等都用来形容美女或其某一特征;玉楼玉虚玉京等用来形容古代仙宫或者皇帝居住之地;《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另外玉更是出现于文学著作中,尤其是《红楼梦》这一部恢宏的巨著本身写的就是一块“玉”,曹雪芹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块通灵宝玉。这块玉大如雀卵,可大可小,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正是玉典型的特征。把玉的形、色、质、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金玉缘主人公叫贾宝玉,通灵宝玉佩在身上,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另一位女主人公叫林黛玉,又是玉,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还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妙玉,又是一块玉。曹雪芹在判词中写“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玉带林中挂”倒过来念,就是林黛玉,写妙玉“可怜金玉质,终陷泥草中,”把妙玉比为金玉质。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可见玉在人们的心中是神圣的,纯洁的。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学、历史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而其中以和田玉为最。和田玉,顾名思义,乃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所产的玉石。和田古名和阗,这里所谈的和田玉也就是和阗玉,非广义的软玉,或狭义的“玉”。 中国和田玉历史悠久,蜚声中外。自古至今,它不仅仅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常说的一些成语和词汇里依然体现着“王玉时代”的语言文化特征,比如“洁白无暇”、“瑕不掩瑜”、“温润而泽”、 “君子如玉”、“如花似玉”、“花容玉貌”、“粉妆玉琢”、“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等,可以说玉文化无处不在……
虽说玉文化无处不在,但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普通百姓离真正的“和田玉”距离还是很远。从近几年各大艺术品拍卖行的图录上就可以看出,在明清两代传世的和田玉拍品中,算得上和田玉精品的凤毛麟角、微乎其微。从明清两代的王朝垄断到解放后的 收购,和田玉矿产资源和艺术品一直是国家统一开采、加工和销售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众多个人和民间团体加入了资源地承包和开采队伍,在苏州、扬州、上海、河南等地也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和田玉加工和销售市场,这也就意味着“王玉时代”的彻底终结,“民玉时代”的到来。各类精美的和田玉作品最终走近千家万户,走进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近些年的艺术品收藏风和投资热,更使得和田玉产品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了一个跨时代的飞跃…… “知识”和“价值”说到收藏,就不得不提到两个词——“知识”和“价值”。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离不开这两个概念。
在掌握了和田玉的基本常识和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对和田玉进行搜罗与收藏。久而久之,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加,以藏养藏,以藏贩藏,甚至进行大量资本投入,才能水到渠成、彰显成效。但时下众多的玉文化爱好者和收藏者,多数不具备核心的和田玉知识和收藏理念,甚至有些人在“翠玉不分”、“石玉不分”的状态下迫不及待地加入收藏行列,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外行玩家”。这类人群的比例在逐日增加,这类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历史传统的颠覆、教育制度的倾斜、社会文化的变异、浮华逐利的大众心态等是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直接或间接的因素……上世纪40、50、60,甚至7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受世袭的博古风气和怀旧心态的影响,耳濡目染或多或少地都学习了一些和田玉的常识和知识。无论是懂玉或不懂玉,只要提到“玉”这个字,都不同程度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这就是玉文化的魅力。而80、90后在这种传统文化上则是一个断层,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产物。
因此,掌握和田玉知识是每个试图收藏或投资和田玉的人必须下的功夫。而这类知识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所成,需要海量细致的阅读、科学客观地理解相关书籍,需要频繁地光临和田玉市场和门店,认真冷静地观察和分析和田玉材质、工艺及历史特征,多多听取和田玉经营从业人员的说法和经验,日积月累,才能触类旁通,从众多和田玉真品、赝品和仿品中分辨出真假优劣。因此,笔者对刚入门的爱好者赠送八字真言——“只看不买、多看少买”。学习研究最为关键,这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收藏知识的积累,才能了解和田玉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和田玉价值的综合比,就如同央视《探索》栏目里所总结的,25%是历史价值,25%是工艺价值,50%是材质价值。
众所周知,和田玉从材质上分为两大类——山料和籽料。山料是大块山石开采出来的原生矿料。籽料,是历年昆仑山地质灾害造成的滑坡或洪水冲入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里的山石,经过几千上万年河水的浸泡和冲刷形成的卵石,又称次生矿料。这种卵石状玉石由于长期的浸泡和石墨的入侵,内外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质地坚实,油润光滑,色彩斑斓,成为玉石收藏品中最为独特的宝石。古人言“物以稀为贵”,正因为籽料是在地表和河床里,容易接近,所以自古至今(尤其是近现代)的大量开采,造成和田玉籽料的矿产资源已经彻底枯竭。和田玉的价值体现是完美的,历史文化赋予它深刻的含义,精工细琢成就它外观的超绝,稀缺的资源造就它不菲的身价……
玉有“三品”经过长达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古人早已为我们把艺术收藏品分出了三六九等,业内常说的上三品包括字画、瓷器、玉器。字画瓷器不在本文范畴,姑且不论,玉器也并非单指和田玉。然而,中国四大名玉(新疆和阗玉、辽宁岫岩玉、河南独山玉、陕西蓝田玉)里,新疆和田玉首屈一指。 和田玉产品又可细分为三品。第一类为“商品”,也就是所谓的“赝品”,此类“和田玉”材质仿料居多,由最初的俄罗斯料、青海格尔木料、岫岩河磨料发展为现在韩国料、外蒙料、加拿大料等,连玻璃料器也搀杂其中,有些料种甚至说不清产地叫不上名称,造假者无所不用其极。工艺上,以廉价手工和电脑绘图机器雕琢为主,河南南阳市镇平县的石佛寺镇,就是这类和田玉商品的最大集散地。在近几年的和田玉市场上,这类商品的成交量占50%以上,价值从几十上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它满足了一般的玉文化爱好者和普通玩家对工艺品甚至是装饰品的需求。 第二类“玩品”,也就是圈内人士常说的“ ”。
此类和田玉通常都是行家或资深玩家用来收藏和交流的,以和田山料和籽料为主,对于玉料品质、工艺风格、作品题材都比较讲究,也是和田玉经营者最常接触的,价格在几千到几万之间,占整个和田玉市场成交量的30%以上。自新疆原产地和田、乌鲁木齐,到苏州、上海、扬州、蚌埠,此类和田玉比重很大。
第三类“藏品”,顾名思义,乃收藏级和田玉作品,也就是所谓的“极品”。材质上追求 籽料(偶尔也会有些档次高的俄罗斯料),料种的稀缺和完美程度高。工艺上大多要求是知名大师作品,或是那些虽未成名但手艺了得的匠人所做的精品。这类作品轻易得不到,轻易不示人,轻易不出手,所以价值不菲。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河南镇平的一些玉匠由于受上海、苏州玉雕风格的影响,工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个别青年玉雕匠人频繁参加国内玉雕大赛并屡屡夺魁,相继涌现出一批 玉雕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也较受经营者和资深藏家的追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在学习和田玉收藏知识的过程中容易走入几个误区——“认老不认新”、“认白不认润”、“认皮不认质”、“认工不认料”……这些易让人步入迷途,难以回归初衷,需要注意。
言而总之,学习收藏知识必须要找准方向,宁精勿杂,宁缺毋滥。既然是收藏,就要在辨别材质、了解工艺、掌握历史上多下功夫,太过功利往往会得不偿失。 成功的收藏家、卓越的投资者 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然也是一个卓越的投资者。自古至今,艺术收藏品行业和商业投资都是息息相关的。从秦汉时期的“和氏壁”、“传国玉玺”,到现代传媒经常报导的“天价和田玉”神话,无一例外强调着“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商业信息。
和田玉,已经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成为当代众多艺术收藏品中广受青睐的投资门类。纵观近几年的和田玉拍卖市场,与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等艺术品相比,虽然和田玉艺术品拍卖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但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北京嘉德、北京博观、上海城隍珠宝、杭州西泠、苏州吴门……)开始关注和田玉,逐渐形成了北京、上海两个拍卖区域中心。买家最初基本是行业内玩家,偏重玉料材质而较轻视工艺艺术价值,到后来,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几乎各行各业都有玉石雕刻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其中创意、工艺俱佳的作品受到买家的认同。但隐藏在买家群体大肆扩张背后的怪象是,越来越多不懂玉、不了解玉石的人开始买玉,购买目的不是收藏,而是投资。
那么,什么样的和田玉才是值得收藏和投资的呢?稀缺罕有的玉种,完美细腻的玉质,卓越精湛的雕工,构成了和田玉价值的三大要素(所谓的明、清古玉很难把握真假,风险太大,不如投资现代和田玉雕刻作品). 和田玉玉种里首推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洁白温润,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当然,还有传说中的黄玉,珍贵程度甚至超过羊脂白玉,但真正见过黄玉的人微乎其微。近几年由于白玉和青白玉原料的稀缺,一些市场炒手开始把目光瞄准那些有色料种,以沁黄料冒充黄玉,以沁红料冒充红玉,这都需要收藏者和投资人敏锐的判断力,稍有不慎就会将“赝品”当“极-品”。玉质上,如果一味地追求白度,其结果也只能是上当受骗,和田玉以润著称,白在其次。雕工方面,首推苏派、海派工艺作品。然而,近几年苏州和上海的一些所谓名家大师们竞相抬高工价,这对于和田玉行情整体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鉴于此,名家作品的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和田玉主要价值来自于材质,工艺价值只占25%以上,如果把工艺价值扩大化,将来的缩水程度可想而知。其实,一些名气不大但手艺超绝的玉匠,其作品同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值得关注 。
热2024-05-09
热2024-04-26
热2023-11-02
热2023-08-25
热2023-07-14
热2023-04-29
热2023-04-29
热2023-04-04
热2023-04-02
热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