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凉山布托银饰被列入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12-08-26 08:42  华西都市报
  凉山布托银饰被列入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川北在线
 
布拖工匠纯手工打造银饰。

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区,有着“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彝族朵乐荷之乡”等美誉。
  8月12日,我们来到布拖县。刚进县城,街上各式彝族服饰就让人眼前一亮,仔细观察,大多数彝族女子都穿戴银饰,格外漂亮。当地人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不要小看这些银饰,布拖的民间银饰手工技艺,可是被列入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哦!


子承父业 回乡传承手艺
  12日上午,布拖县火把广场上十分热闹。58岁的勒古沙日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布拖县彝族民间 银饰工艺师。这天,他来到广场,展示彝族传统银饰手工打造技艺。
  一套已打造完成的银饰,挂在一旁,包括头饰、肩带、裙带等。仔细看,这些穿在身上的银饰,全都是用薄薄的银片打造而成,雕刻十分精美,上面有凤凰、鸟兽等图案。虽然都是薄片,但是一套银饰也有10多斤重,打下来,大约需要花费近10万元。
  勒古沙日已经从事了40多年的银饰加工。“先用模版,雕刻出图案,再照样打在银片上。”勒古沙日说,彝族喜欢银饰,婚丧嫁娶以及重大节日,都会身着银饰。勒古沙日指着一副银器头饰告诉记者,顶部的四个老鹰是彝族崇尚的动物,前方的孔雀则是女性的代表。像这种大型的银饰要两个人打造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在一旁认真学习的,是勒古沙日的儿子勒古张成。让人想不到的是,勒古张成今年刚从西昌学院毕业。他学的是生物教学专业,毕业后本想在西昌找一个安稳的教师工作,但是经过反复考虑,为了不让这一门技艺失传,毅然放弃了所学专业,回到大山深处的布拖,跟父亲学习银饰打造。勒古张成说,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文化,了解彝族银饰,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出台规划 保护非遗技艺
  据布拖县委宣传部俄底尔以介绍,彝族人素爱打扮,并以披金戴银为时尚。彝族银饰,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状态各异,有缀泡的头饰,有不同纹样镶嵌而成的镂花的领、领扣、领饰,有打造精巧、雕刻别致,饰有动植物纹栏的戒指、手镯、耳链、衣扣等。
  俄底尔以说,布拖彝族民间银饰手工技艺,已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列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勒古沙日在2009年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接见,2010年,还去中国台湾参加了展览。
  不过,现在从事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一些手艺精湛的银饰工匠,正在逐渐老去。对于彝族银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继承和保护?俄底尔以的答案是,布拖县已经出台规划,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等机构。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程渝梁波唐爽李庆摄影张磊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