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岩画。 本报通讯员 牛明远 摄
困扰学界和当地数年的舞钢市青龙山岩画的地位、类别等课题有了答案:国内10多位知名岩画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青龙山岩画是一种新类型的凹穴岩画,可填补我国岩画体系的空白。
11月9日,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汤惠生,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教授、艺术史学家张亚莎等专家考察了青龙山岩画,并在随后举办的研讨会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2007年发现的青龙山岩画有240多处,分布于舞钢市尹集镇青龙山东坡,范围约3平方公里。其中 特点的一处被称为“龟背书”:面积达40多平方米、状似“龟背”的一整块岩石上,集中了十几组以圆形凹穴岩画为主的岩画。专家们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原地区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图形最多、符号最集中、符号种类最全的一幅岩画。
专家们认为,青龙山岩画产生时间约在4000年前,跨越新石器时代的早、晚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多呈现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排列;既有早期用石器磨制的,也有晚期用金属工具刻凿的;较之同属凹穴岩画的具茨山岩画,制作更精细。与国内其他地方的岩画相比,青龙山岩画的形制、组合、内容、制作技法等方面自成体系,当属一种新类型的凹穴岩画,填补了我国岩画体系的空白,对研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意义重大。
青龙山岩画多刻画在山体石板上,且处于普通人不常去的海拔340米~410米之间的山坡上。专家们据此推测,这些岩画应当是在较长时期内由专人制作而成,不仅有研究潜力,还有破解的可能性。
考察还显示,除青龙山外,舞钢市尹集镇九头崖自然风景区内也有大量岩画分布,数量多达2000多处。
链接
以抽象符号为主题的凹穴岩画,是比以具象的人面、人身、动物、场景等岩画更为古老、更为原始的人类艺术行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存量。以河南为主的中原凹穴岩画,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记者马禄祯 通讯员牛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