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立于信·诺于行》:广州农商银行对传统的执着献礼

2013-11-19 10:54  中华网

    前一阵子,网上兴起了一个原本不见经传的名字:郑道远。他以一根油担和能行万里的双腿虏获了广大网民的心。一时间,郑老人穷极一生代父还债的事迹为许多人争相传阅,仿佛成为了大家的道德楷模……

    真人真事 感动蔓延

    “这是我看过的很有感触的微电影。”

    “相信有这样的儿子父亲死了也会欣慰的。”

   “老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信誉。”

   “老人真心不容易,直到83岁才放下了重担。”

   “生活中需要这样的正能量的事情出现的。”

   “看完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希望身边多一些郑道远。”

   “确实,生活中感动我们往往就是普通人的平凡事情啊。”

   这些,都是网民们在看过微电影之后的真实感受。郑道远的故事,仿佛就像一则警世恒言,在网友的心中所掀起的涟漪,一部分来自于他对信念的执着坚持前无来者,一部分,是由于他可敬的精神力量与道德高度,让许多人都只能望尘莫及,心生羞愧。

    另外,这样的感动能如此深刻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来源于真人真事。《立于信·诺于行》这一部微电影,由广州农商银行拍摄呈献,微电影的名字不仅完美总结了老人的一生,还深刻体现了广州农商银行想要传达的精神价值——诚信的力量,虽朴素,但能排山倒海。

    这是广州农商银行对于传统价值观的一次高调缅怀与动情礼赞,并非为了打造一个全民偶像,而是要将这位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反映到广州农商行的服务核心——普通人的生活里。

    坚持 真的就是胜利

    故事的主人公郑道远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在父亲开的榨油坊里长大。从小,郑道远就将父亲视为自己的榜样,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眼里形成了做人的准则标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经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做生意和做人,凭的都是信用两字。”因为村里只有他们一家油坊,所以到了每年油菜籽收割完了之后,油坊就是最忙的时候,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因为忙碌而怠慢任一个顾客,诚信,是父亲从未忘记的为人之本。

   1943年,父亲不幸过世,油坊也被洗劫一空。面对家破人亡,郑道远在悲痛之际,也发现了父亲遗留下来的账簿。乡亲们存的油和没来得及结算的钱都已被抢光,但是帐还在,他的耳边响起的,是父亲一辈子都不曾忘记的两个字:诚信。所以,他默默立誓,排除万难,也要将账簿上这笔笔欠款还清。

    从此,郑道远就踏上了他的慢慢还债路。70年间,他徒步走过了5000多公里,往返了5个省,86个市县,为的就是要找到每一个音讯难寻的债主,将父亲欠下的一分一毛都全数奉还。期间他也经历了种种险阻困难,但是却从未因为犹豫而停下他的脚步,只因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纯粹简单的信念:“做人,不能没有信用。”

    郑道远在83岁时还完了最后一笔债,此后心中终于安稳。他一生的坚持,不求歌功颂德,不求感激零涕,只想让良心安乐。他的胜利,不在于赢得爱戴或万人敬仰,而是在于将“坚持”进行到底,让“诚信”如实发生。

    致敬传统 放眼现在

   《立于信·诺于行》得到的深刻回应,在于它以最简单的叙述,传达了最朴素的传统价值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鸣。

     广州农商银行想提醒大家的,就是在所有的消费品和意识形态都能瞬间获取消化的今天,还是有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坚持着一些不甚新潮,却有不朽价值的传统观念。“诚信”这个道理,虽然说的不少,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落实到日常生活,甚至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坚持。郑道远这个形象的感人之处,正在于他与现代社会的强烈对比,在于他与日新月异的流行思潮的格格不入。

   广州农商银行自成立第一家农村信用社以来,稳步发展,依凭的就是扎根于普通人生活的价值观。“实在”,是人民生活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影响着广州农商银行的发展轨迹。郑道远能将自己对于诚信的信念,落实到他的一生中,就是“实在”的楷模代表。

   这是一场有关传统道德的诚挚游说,目的不仅是为了要引起波澜与反思,而是要在这些反思渐渐沉寂之后,确实能导致一些实在的生活改变,即便只是一小步,就能说明这样的反思确实有价值。因为说到底,这无关金钱,而有关价值。

[责任编辑: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