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博而励画廊朋友之间群展 连结几代人的艺术、友情纽带(2)

2017-07-10 09:08  雅昌艺术网

薛峰作品展览现场

艺术家薛峰(左)在展览现场

  杭州

  在此次群展中,还有一对好朋友薛峰&张辽源相识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3年,在张辽源还在国美学习的时候,薛峰是国美的老师。这一特殊的师生情谊在他们于杭州喝茶、聊天、谈论艺术中建立起来。两个人彼此的欣赏基于他们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家张辽源在其作品前

张辽源,奇数与偶数,2016,双视频影像,无声,彩色, 5分56秒

  在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张辽源是对影像的解构,比如他会用一种特殊的毛边玻璃覆盖在摄影作品上,使人们留意到摄影作品之外的画框对清晰的摄影作品的解构。他会把一件影像作品颜色值的奇数与复数值分离,使本来完整清晰的一件影像作品分离成了两件模糊的影像作品。薛峰的作品则是以颜料为基本的素材创作了一件与其画面相关联的大型装置作品。在张辽源看来,两人作品的相似之处在于:“我的作品是对影像的拆解,去发现其中的偶然性,薛峰则是对画面结构的一种拆解,颜色归颜色、笔触归笔触,画布归画布。”在薛峰看来,张辽源的作品吸引他的地方是一种调侃的东西。尤其是近几年来,这种调侃的东西变得不那么直接,也变得更加有意思。

李景湖作品

王卫,墙上的墙 1,2017,铝板上综合材料,240x100cmx2

  此次展览中的其他几组艺术家也都有着艺术、生活上不同的连结:对王海洋&徐红明这样的新生代艺术家来说,他们的作品都在具象与抽象间流动,调和着这两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张力;另一组艺术家欧劲&张汲,皆对画布上挑动视觉感官体验的绘画质感有着强烈的探索热情;而王卫& 李景湖的艺术实践,则都从“考古学的”促发因素出发,他们皆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所处环境中的视觉现象, 将个人的观察转化成为具有历时性的表征;龚剑&杨心广这对艺术家友人,以自然的材料/题材作为撬动既定美学范式的杠杆,深入挖掘着隐藏于视觉表象之下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徐红明,冷暖方形组合2015.8.8,2015,布面矿物粉,154x236cm

王海洋,无题,2013,布面丙烯,180x135cm

龚剑,看这颗灰色的树 #12,2016,布面丙烯,170x230cm

杨心广,无题,2014,铁、玻璃钢、油漆,85×75×20cm

张汲,真理之皮 21,2016,布面油画,100x150cm

欧劲,无题95,2017,木板、丙烯、亚麻布、综合材料,60x60cm

  在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独处和社会互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前者为艺术家提供了常人难以达到的专注力, 而后者则通过交流为艺术家带来了不可或缺的灵感和来自他者的回馈。通过并置呈现这些艺术家友人的作品,能够更为深入地展现这种互持的珍贵情谊,并透过这些作品,在更为广泛的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关注当下展开的诸多话题。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