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让电影多多关注百姓自己的梦想

2013-01-24 01:56  川北在线综合

   近期,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10部微电影在网络上集中展播。这10部影片中,既有根据“5·12”汶川大地震中真人真事改编的《鼓舞》,又有取材内蒙古大草原,记录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月亮的草原》;既有讲述身患白血病却依然情系乡亲的大学生村官的《微笑的樱桃》,又有反映军旅生活中人与马关系水乳相融的《战马》……这些影片在保持内容取材的多样性的同时,在技术上也大胆创新,较好地诠释了中华儿女勇于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和信念,引起网友的关注。事实上,随着“中国梦”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用电影来展现中国人自己的梦想,成了众多电影人和观众的诉求。

   电影要多展现当下人的梦想

  “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既可以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可以看作“个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用电影来呈现“中国梦”,具体应该在哪个层面上来呈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从精神的维度来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敢于负责,能够负责”的担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都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在电影里,凡是有这样一些内涵的,不管它叙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还是武侠世界里的行侠仗义,不管它写的是伟大的人物,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梦”。但希望更多的影片来反映当下中国人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老百姓对改善自己的生活始终带有一种期盼,他们的梦想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实现的,付出了怎样的艰辛,这些最值得我们的电影人关注。这是涉及每一个国人的“中国梦”,因而更具有普遍性、更“接地气”。

  谈到反映当下现实,就会涉及电影中的“时间美学”。作家陆天明认为,美国的历史很短,所以他们在电影中所呈现的梦想图景都是指向未来的,他们的梦看起来总是那么粗犷、豪迈。可是我们国家不一样,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祖先创业阶段的光荣与骄傲离我们太遥远了。近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又经受了太多的磨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才慢慢找到自己的道路,实践强国富民的梦想。面对这样的历史,我们的艺术家始终摆脱不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因此,我们每次要做明天的梦,首先得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的思维总是往后“闪回”的。可喜的是,我们现在慢慢走向了复兴之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所创造的“奇迹”会扑面而来,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电影艺术家会用自己的镜头语言去呈现这一现实进程。

  中国电影要提高“造梦技巧”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