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遥见仙人彩云里——读周文英《彩云集》(2)

2013-02-04 05:33  川北在线编辑部

  文学评论与文学作品一脉相承,却又各自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品质。文学作品是人类付出巨大情感和心灵代价的艺术,融合着对于人性与民族性的深刻思考,是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事业。周文英说,“这个世界有它固有的悲哀,但是我们依然在里面微笑。能够把人性中的负面因素转化为正面因素,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同样道理,一个好的文学评论家要有对人类的爱心和同情心,对民族有责任感和深厚情意,才能写好文学评论。一般来说,文学评论往往比文学作品枯燥,理论性强,可读性差。但是,周文英的文学评论没有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教,也没有玩弄艰深的概念词汇,而是用平易而清晰的文字娓娓道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述说明。

  她在分析宗璞的《红豆》时,开篇即言,“几年来,我在讲解《红豆》里人物形象的时候,都感觉到比较虚弱。自己都不能够说服自己的内心,我真的无法把传统的共同解读有力、流畅地讲解给我的学生。”然后,针对这个疑惑开始分析,由表及里,从文学到文化传统一一展开,这样的论述,像高山上清澈的溪流,把石头洗刷得干干净净,露出天然的迷人的花纹。她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与亲和力,因为她是用生命的挚爱与热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诠释与思考,如她所言,“大学的教育应该给学生一种启蒙,一种思想,而不是固定的僵硬的答案。”她平易清晰的文字,带给我们思索。阅读她的文集,是一种感动和喜悦。

  在出版成为一种消费符号的今天,坦率而言,出本书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出了书不等于奉献给了社会一本好书。特别就理论评论方面来说,写一本言之有物、给人以启迪与思考的书并非易事,能达到这样质量的书也并不是很多。周文英这本书是她结合自己的文学阅读经验与理论积淀,结合她的教学实践,结合她身处的独特地域与文化,以她审慎的目光和特有的智慧,潜心探索,审慎用笔,对作品有感而发,对理论深入思考,写下的一篇篇独立成章的文字。

  她反思中国古典文化:“中国古代的精神很弱小,只有软弱的埋怨的声音,没有真正反抗的声音,被社会政治被道德所束缚所扼杀的个体生命和才情,是中国古代诗词悲剧心态的本质共性。”

  她思考当代文明:“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允许发出不同的声音。”她冷静理智,在评论噪声迭起的当下不盲从不迷失:“具体落实到我们在《文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行动口号是——‘回归经典,向大师学习’。”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