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聂健宏:寻源新会茶枝柑秘笈

2017-02-23 11:00  中华网

 昨日傍晚,快递哥敲门,一份新会快件,打开,《新会柑桔栽培综合标准化手册》映入眼帘。这沓厚厚的资料,是好友李月双女士一页一页影印的,手捧,满满暖意。回屋,放在书桌上,转身,泡上一壶柑普,坐下,仔细打量封页,上方一簇大红柑,中中间是“新会柑桔栽培综合标准化手册”,底部标注“新会县经济作物局编”,满满的时代感。

  翻开,有一段题跋,“振兴新会,发挥优势,种果致富,柑橙首位。 - 李立峯,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此跋为原新会县委书记李立峰先生手书,岁月沧桑,更显这份资料的珍贵。笔者一再提到,新会茶不离新会茶枝柑,因而新会茶枝柑的栽培种植甚为关键,是新会茶产业腾飞的基础。这本手册,丰满了笔者研究新会茶种植的第一手素材。我是新会人聂健宏,今天接着讲新会茶的点点滴滴。

  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指导下,六十年代末,新会县司前镇昆仑乡,培养了首批新会柑种植的专业技术人才,李国钦先生和李提协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地人亲切的称之为钦叔和协叔。他俩联手,专职负责茶枝柑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而现已作古的协叔正是笔者好友李月双的父亲。据仍健在的钦叔回忆,约1963年至1973年期间,青年的他在大泽驻扎,教技术,办种植,搞试点,百亩试点连年丰收,环城公社全民,各生产大队队长分批次前来学习,县区各公社领导现场观摩。村头大榕树下,一块黑板挂树叉,学习群众坐落石板上,协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星火相传,教授着新会柑种植技术的经验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根植乡土的技术人员。

  转眼进入八十年代中,农业政策、改革开放、和生产硬件三者的改善,使地方经济进入了快车道。新形势下,茶枝柑标准化栽培技术呼之欲出,新会县作物局总结了本地柑农近十年的经验,借鉴并结合全国柑桔种植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1972年4月编制出版的《柑桔栽培手册》,组织新会县级的农科骨干力量,共同编写了《新会柑桔栽培综合标准化手册》,这本手册,从新会水土气候的特点出发,完整的阐述了新会大红柑的育苗、营养和施种并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操作指导,成为新会茶枝柑种植栽培的“秘笈”,使700多年新会柑不变的传统种植得到提升。

  寻根查源,论新会茶发展。新会柑的种植栽培,是新会茶业之本原,之基石,之根底。然放眼全球,笔者有缘在1998年高中三年级申请前往以色列交流,这小国,农业之发达令人惊叹。以色列大部分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独特的滴灌王国。笔者在学习中体会,技术的发展提高固然重要,如果没有高效的土地政策和组织合作生产机制,也达不到以色列现有的农业高度。以此为参照,近观我们新会柑与新会茶业的发展态势,2016年可谓春风得意百花齐放,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未来几年,如何根据新会经验,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来组织长效健康的生产经营,新时代,新课题,就在眼前。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毛主席语录

  我是新会人聂健宏,出生时就是农民,下回接着讲新会茶,有意深入了解的朋友,搜索“聂健宏讲新会茶”。

[责任编辑: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