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郝雨(上海大学新闻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本次活动由上海大学新闻理论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应深圳特区报综艺副刊部之约而举办。讨论主题为“微媒体时代文学的命运与前景”。这是一个跨学科的话题。当然“微媒体”一词是我自创的,因为,微博这种新的媒体形式盛行以后,又接连出现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媒体呈现“微”化甚至碎片化的趋势,而这种“微媒体”直接形成的接受习惯就是“微阅读”,被各种新媒体包围着的受众几乎被淹没在碎片化的阅读之中。文学的阅读尤其是深度性的阅读受到巨大冲击。这样的微阅读养育起来的一代人,精神上还能够有多么强大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另外,我也曾经强调说过,人必须保持与现实的东西尤其是自然的世界发生关系,一旦将身心都依赖于机器,就一定会在心灵上产生空洞。这是非常危险的。
今天到场的除了诸位 的评论家、教授外,还有几位作家,希望大家就这个问题踊跃发言。
1
微媒体时代的微阅读与经典阅读
杨剑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导):这个话题挺有意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读图时代开始,文字阅读逐渐弱化萎缩,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微阅读,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读图时代人们通过读图追求信息接受的图像化愉悦性,微阅读时代人们追求信息的精短与信息量的巨大,这种变化也反映了我们社会发展文化生态的变化。20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就深感忧虑,进入商品社会文学被边缘化了、文学阅读被边缘化了,文学批评更被边缘化了。我们反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认为当年梁启超提出“新民说”,他将文学提高到一个启蒙民众的高度,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来,随着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文学逐渐被抬高到脱离其本质的地位,将政治的、教育的、文化的、历史的等等重任都承载在文学身上,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娱乐的、消闲的作用,文学被边缘化从某种角度说,是让文学回归其最初的娱乐、消闲的本位,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年代,文学的边缘化是正常的。
郝雨先生提出的微媒体与微阅读很有价值,比如手机短信、段子文学再加上微博的发展,这都是微阅读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该如何看待微阅读呢?这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当下社会节奏的变化以及当代人阅读与写作方式的变化,这种改变有某种社会性意义。
当然,微阅读时代也存在着如郝雨先生提到的种种现实问题,那微阅读与传统阅读是什么关系,传统阅读还要不要,尤其是对下一代受众而言,如何处理读图、微阅读与经典阅读的关系,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经典文学而言,它们经历过这么多年代的淘洗,肯定有其价值,所以我认为在微阅读时代,我们仍然要强调经典的阅读、非浅阅读的深阅读。这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的中学生、大学生人手一部IPAD,然后渐渐远离书本远离经典文学,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前途也是令人担忧的。因此当下提倡经典阅读、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很有必要。当然这应与以前的文学教育有所不同,以前我们简单化地从教育的角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正面的影响,现在则是让其接受经典作品中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并且应该倡导寓教于乐。另外应该注重对于青年人文学作品欣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现在由于网络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已经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引导他们不沉溺于微阅读而能提高这方面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
如何看待文学的微媒体化时代
葛红兵(上海大学文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第一个就是在2002年时我在《文学报》写过一篇文章并为当年《中国文学发展报告》收录,题目叫做《拇指文化与拇指文学》,那时候主要着眼是短信文学和短信小说,特别是段子文学。去年我又参加了《文学报》和中国电信(微博)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文学报》有一个微小说专刊,要通过中国电信发布销售。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举办的微电影讨论会。另外,最近上海作协跟我们创意写作中心联合举办创意小说大赛,这里的创意小说讲究微、短、新。这几件事情都让我感到微媒体越来越强大,就我而言,早期我曾经是一个博客爱好者,点击率累计达到一千多万,后来在微博公司的游说下开了微博,我现在不怎么写博客了,反而是常常写微博,粉丝已经有二百多万了。
作为一个媒介主义者我认为一种媒介开始式微的时候,其相应的文学形式也会没落。例如口语传播时代的说书文学,现在只能是受保护的份了。然后就是纸媒的发展,当然现在汹涌的网络媒介正在取得霸主地位。这是有根据的,我们中心每年都发表文学阅读报告,发现现在80%的阅读都是网络阅读。国家在花大价钱发展乡村、社区书屋,但是少有人问津,就是因为网络阅读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的缘故。现在微媒体对人们阅读改变很大,就我而言,开通微博后长篇博客我都不怎么愿意写了。
另外,文学渐渐不再是一种最终的消费形态,而是一种终极产品的前产品。例如,很多文学通过影视化来产生重大影响,《甄?执?肪褪且桓隼?印W魑??缧∷档氖焙颍?跋炝γ徽饷创螅?欢?某傻缡泳绾笕创丛炝酥泄?缡泳绲氖帐蛹吐肌;褂芯褪牵?难д?诔晌?斡胄缘幕疃??衷谡嬲?林矫降娜硕际俏难Чぷ髡吆臀难О?谜撸?际且涤嘧髡摺?/p>
再有就是文学正在成为一种即兴的活动,就是一种即时性的活动,就是说有空就读,不在整块的时间读书了,你像大家在上班等车、坐地铁等时间读书就是个例子。
近来,我们曾邀请了一名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参加我们的活动,他提出九十年代后德国提出的“文化为所有人”和“文化由所有人”的说法。因为德国很重视文化,而且强调自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文化国家。“文化为所有人”强调的是不是精英文化,而“文化由所有人”强调所有人都参与文化的创造,才能促进文化最终为所有人造福。特别是在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这种观念更是占据主导,因此欧洲国家都在积极介入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创意产业。例如,德国在这方面正在努力追赶英法,力求脱掉欧洲制造业中心的帽子而成为欧洲的“大脑”。就我国而言,微媒体对我国文化民主和文化福利肯定有很大促进作用,利于大众文学创作更方便、阅读更方便,同时也是对我国目前文学的精英化创作以有力补充。
黄惟群(澳大利亚作家、批评家):我认为微博是一种大众化的新媒体,大家可因从中得到很多信息和关注而造就兴奋,但微博很难称得上是文学。
热2023-11-10
热2023-09-13
热2023-01-13
热2022-12-07
热2021-09-03
热2021-09-03
热2021-06-30
热2021-02-12
热2021-02-12
热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