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综合报道】据南方都市报消息,经过两周谈判、近30个小时的“拖堂”,多哈气候大会终于产生了“多哈途径”(Doha Gateway)。
大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最终就《京都议定书》第二 期达成一致;第二 期时限5年和8年之争最终以8年期限达成一致。有NGO指出,虽然《京都议定书》这一法律框架得以保全,但是第二 期的减排雄心不足、环境漏洞突出,导致减排效力大打折扣;发展中国家关切的气候资金等重要问题也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各国间互信受损,未来的气候谈判前景将更加严峻。
《京都议定书》减排力度太弱
将于2013年施行的《京都议定书》第二 期,由于不含中美两个最大的排放大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新西兰又退出,只能控制全球10-15%的排放。协议中,也仅仅是“呼吁”而不是“强制”各国最迟不晚于2014年把减排目标提高到25-40%。
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根据去年的德班平台协议,会考虑在明年进一步减排,并且在2015年前形成一个新的国际性协议,要求所有国家都减少排放。“那时就会是控制100%的排放”,不过,那只会在2020年才生效。
另外,允许“热空气”的使用和交易,也使协议饱受批评。在闭幕大会上,澳大利亚、日本、摩洛哥、挪威等均宣称绝不会购买“热空气”。
气候资金没有明确数额
由全球超过700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气候行动网络”指出,协议中没有任何具体数额、机制来确保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标准,仅仅鼓励发达国家“根据经济状况”确保不少于目前的资金供应,要求各国政府递交长期资金计划。
“损害和破坏”进入文本
这次会议上一个微弱的胜利,大概就是“损害和破坏”(Loss andD am age)进入文本。承认发展中国家因为气候变化受到“损害和破坏”,才能顺利让发达国家作出补偿提供机制。
大会决定,明年在波兰气候大会上建立机制协议(如国际补偿机制),帮助气候变化受害者获取补偿。
在谈判中,美国曾强烈反对把“损害和破坏”放入文本,理由是,一旦开启发达国家为此补偿发展中国家,将是个“无底洞”。小岛国则十分坚决要放入“损害和破坏”,威胁说如不能做到就拒签协议。最终小岛国胜利了。但是,尽管开启了这个富国向贫国补偿的机制,但这个机制如何运作,还要等待明年才能知晓。
中国:呼吁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大会结束后对记者称,多哈会议仍有很多遗留问题,比如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这是今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我们呼吁参加议定书第二 期的发达国家要进一步提高减排指标并完成国内批约程序,确保一个减排力度高、有法律约束力的第二 期。其他发达国家要在公约下承担可比的减排指标,切实解决发达国家减排力度不足的问题。发达国家应就2013-2020年的资金支持作出明确的、更大幅度的 ,妥善处理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避免采取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行为。”
热2024-05-26
热2024-05-24
热2024-05-20
热2024-05-19
热2024-05-08
热2024-05-05
热2024-04-23
热2024-04-23
热2024-04-15
热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