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食品安全风波不断 根治顽疾须下猛药

2012-12-19 23:09 

  “ 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而最大的风险也是不确定。”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绕口,但用来形容目前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似乎颇为贴切。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健美猪”、“染色馒头”、“塑化剂饮料”、“地沟油”、“金黄色葡萄球菌水饺”、“蒙牛涉癌门”等让国人大“吃”一惊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上演。专家指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可能做到“零风险”,但消费者一定要对其做到“零容忍”。而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下猛药、出重拳,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大企业也“中枪”

  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仅发生在“小作坊、黑窝点”,就连不少大企业也纷纷陷入“质量门”。2011年10月19日,速冻食品思念水饺遭揭底,被曝含有致病菌有损人体健康,引起舆论极大关注。

  据新华网报道称,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对北京市流通领域食品抽检中发现18个不合格样本,其中标称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思念”牌三鲜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据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该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对此,思念食品副总经理贾国飚感到十分委屈。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贾国飚认为:按照国家目前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水饺中确实不得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含菌事件,无论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都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真诚向所有消费者道歉。但是我们也想解释,按照新的即将生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我们被检出有问题的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是达到标准的,含量也达不到致病的效果,请消费者能全面看待这一事件。

  《新京报》文章报道称,因被查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思念水饺被北京市工商局“点名拉黑”,相关产品也已下架处理。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思念食品方面表示7月已将产品下架,并称有可能是流通环节出现了问题,思念食品还透露此前已交过5万元罚款。

  有专家认为,一旦查出问题食品,除了退货,相关法规和相关部门还应该支持大家就潜在的身体伤害提出赔偿,只有这样,才能让食品企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据报道,在法国卖过期食品要立刻关门,在德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会招致刑事诉讼外加巨额赔偿,在韩国造毒食品10年内禁止营业。

  此外,也有报道指出,思念食品“中枪”引发信任危机。新浪网友“香水泡泡宝贝”就此评论道,思念水饺一事说明,“我们觉得是大品牌,质量就有保证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同时,该网友无奈调侃道,“现如今买东西吃,只能靠运气。”

  洋快餐存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大企业,如今洋快餐也陷入食品安全危机。

  近日,一则《供肯德基麦当劳原料鸡被曝45天速成》的报道,再次将麦当劳等洋快餐推到风口浪尖。然而,糟糕的情况还远不止此,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麦当劳涉嫌出售过期面包。

  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麦当劳北京某店的生意反而没有平时那么繁忙。据麦当劳内部员工反映,平日的消费者由于国庆长假外出旅游等原因导致需求的大量减少,平时销售额几万元,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只能销售几千元,导致大量的汉堡、蔬菜等原料积压、过期。

  众所周知,面包是制作汉堡的主要原料,麦当劳公司的面包都是统一向各门店配送的,每个门店每天大概需要多少个汉堡,公司就配送多少个面包,而每个面包的保鲜期是5天,超过这一日期,就意味着不能销售和食用,必须丢弃。

  然而,据麦当劳员工反映,店经理根据销售情况自行下单采购原料,如果预算失误采购过多造成的浪费则会扣罚店经理的奖金,虽然麦当劳公司规定过期的面包等食品必须丢弃,但店经理为了保住自己的奖金而采取的对策着实令人震惊,先把过期的面包存放在垃圾房里假装丢弃以规避公司的检查,等检查人员离开后,又重新拿到产区继续制作成汉堡出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

  除了面包过期外,汉堡里的蔬菜也过期了,菜叶发黄,水分流失,但麦当劳上述某店依然将其夹入到汉堡里销售。另据员工透露,这样的问题在麦当劳其他餐厅也存在,因为有在其他餐厅干过的职工也说过这样的问题,销售过期汉堡几乎成了餐厅公开的秘密。

  那么,对于餐厅这种躲避检查销售过期汉堡的行为麦当劳公司是否知情呢?1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王府井(600859)大街新东安广场写字楼的北京麦当劳食品公司采访,而该公司公关部肖经理在回复给记者的采访中却声称,“按照公司规定,餐厅对超过保存时间的产品及半成品将立即丢弃”。而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提出的“对过期产品的具体处理措施以及门店销售过期食品如何处理”的问题,公司方却没有做出说明。

  更奇怪的是,在记者采访公司后,上述麦当劳某店却开会指出,以后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销售汉堡,过期的一律丢弃不能销售。知情人士指出,只要将该店国庆期间的进货量和销售量进行对比,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

  谁之过?

  “一方面,目前的确存在很多食品问题,包括食品的掺假掺杂,还有食品的违规操作;另一方面,其实这里面有很多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很多食品质量问题。但无论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食品质量问题,都需要我们提高监管。”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不断地挑战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食品安全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何反而成为一个久治不愈、屡治屡犯的顽症?这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公共营养师培训中心校长、食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春光看来,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重审批,轻监督”。

  “以保健食品为例,在国内的审批制度非常严,一个正常的保健食品的审批周期在一年左右。从做实验,做检验,到专家论证,最快大概一年,费用大约是30万-40万元。审批完成后,一旦要进入流通销售环节,这个保健食品就几乎没有人去管了。”刘春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绝不容小觑。食品安全,对消费者而言是“吃与不吃”,从政府角度来看来是“管与不管”的问题,那么对每一个企业而言,就是“做与不做”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屡发,固然源于一些无良商人和生产者见利忘义、挑战道德和良知的底线,但同时也暴露出我们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诸多漏洞,致使那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深层次看,这几年各部门在食品安全上的检查验收看似丝严缝合,但实际上变成了农田里的“稻草人”;美其名曰的“齐抓共管”,说穿了也就是一起“不抓不管”、共同不作为。这也正是为什么十来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瘦肉精”危害老百姓10多年而未见根治怪象之症结所在。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采取了很多严格的措施和手段在各个环节上进行控制,但依然有违法者顶风作案。显然,安全事故频发,并不是因为制度规定欠缺,而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所致。具体在食品安全方面,各种法规、制度不可谓不多。如有奖举报制度、退市召回制度、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制度等,但无论是源头防范还是末端治理,都因缺少可靠的执行力和必要的震慑力,最终难以收到必要的效果。

  “现在监管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说我们国家监管人员不够努力,而是监管思路存在问题。第一,我们往往把食品的监督检验当做食品监管的方式,实际上是不合适的。过程管理或者风险管理更重要。但是恰恰我们的过程管理是一个弱项。第二,我们检测的时候没有目标,比如说奶制品出了问题,但我们恨不能把全国的奶制品都拿来检验,但是出问题的奶厂可能只有一两个,我们没有线索知道到底应该是检测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追溯的体系不够发达。第三,我们监管的手段不够专业,也就是说监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还有设备也比较陈旧,国家应该给些经费,更新设备,特别是一些专有装备。”何计国表示。

  铲除痼疾须出重拳

  猛药才能治沉疴。

  食品安全问题久治不愈的教训表明,那种蜻蜓点水、头痛医头式的治理,除了昙花一现或忙忙碌碌“走过场”外,不可能取得彻底改变。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下猛药、出重拳,综合实策、标本兼治,从根子上铲除痼疾,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对此,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处理力度,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将食品中的危害控制到对消费者健康没有不良影响的程度,对出现问题的企业必须下猛药,单凭道德诚信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对出现严重问题的,查个彻底,一定要严格处理,要下决心“一棍子打死”,给其他食品企业给以足够的警示,让其他企业 不敢犯这方面的毛病,这才能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找到一条解决之路。

  正如有学者所言,食品安全不可能做到“零风险”,但对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要“零容忍”。“平时的监督监管并不见得是卫生执法部门去干,实际上老百姓对这个事情还是比较关注的。应该90%的监督的力量让老百姓去干。市场经济,做得不好就不上你那去买。”刘春光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曾表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并非做好某一环节就能达到目标的。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方面,要提高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零容忍”;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日常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大惩罚力度,大幅度提高企业违规生产的成本。

  此外,有专家建议,各地各部门首先要通过明确严格的分工,把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空档填补满,坚决不留死角和漏洞。还要建立起常态化的食品安全工作惩处信息公开制度。要通过建立公开的“黑名单制度”,让那些缺失诚信、缺失责任、违法违规的企业彻底曝光,并建立切实可行的有奖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建立起全社会监督的合力平台。

  当然,由于食品生产经营链条长、涉及面广,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治理起来确实并非易事。此外,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并非短期内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消费者等的合力协作,形成行政监管、司法保护、社会监督的综合机制。

  他山之石

  值得关注的是,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许多国家时有发生,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隐患已经被降至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率大幅下降。以美国为例来看,食品领域的假冒伪劣案例很罕见。

  据了解,美国法律规定食品安全要从源头管起,无论是美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凡是在美国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或者销售人类或动物食品、药物及其添加剂的业主或者经营、处理食品的地点都必须每年一次主动到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网站上登记注册。

  拒绝或逃避登记者将面临10年有期徒刑。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根据登记追踪食品和药物的生产与销售情况。农业部和卫生部两大主管部门在全美有庞大的现场检查员队伍,按照联邦标准对食品和药物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与此同时,美国的消费者投诉机制不断完善,不仅目前各级政府主要职能部门都设有24小时投诉热线电话和投诉网页,而且各种保护消费者权益组织、新闻媒体随时随地进行舆论监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立法、执法和监督机制。除了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投诉外,美国还建立了食品厂商自查和互相监督机制。

  “国外的法律对食品安全处罚很重,几十亿美元的处罚也曾出现过。但是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出现过几十亿元的处罚。我认为只要有法律依据,处罚越重越好,要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此外,国外在信用这一块也非常重视。被查出来,第一次可能还警告你,第二次可能你这个人一辈子贷款贷不到,找工作找不到,东西没人买。”何计国说。

  此外,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还有哪些国外经验可以借鉴呢?有业内人士指出,第一,处罚力度强,除了巨额赔偿外,刑事诉讼、禁止从事经营活动等各种处罚措施齐出,对生产企业的震慑力十足;第二,严把源头关,重视流通环节,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一旦发现产品存在缺陷,立即启动食品召回制度;第三,及时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尽力做到有法可依。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