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借助“一带一路”,加快山西非煤产业的发展

2016-05-17 22:36  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借助“一带一路”,加快山西非煤产业的发展
 
  山西将利用能源、文化、区位优势,加快融入环渤海地区,使山西这个内陆省份通过与沿海地区融合,缩小经济发展差距。5月3日,省政府公布的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敲定这一战略实施的“路线图”。
 
  走进京津冀,融入环渤海。5月10日11时28分许,一趟满载大同市各区县的白货列车从大同火车站准时发车,当日23时28分到达南仓,次日2时28分到达塘沽。这是大同市开往京津冀地区的首趟白货快运专列,实行两站直达。也是山西省加强环渤海地区区位间合作的诸多举措之一。
 
  据了解,大同市至京津冀地区开行白货快运专列是太原铁路局与大同市政府为更好地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进一步发挥山西地方和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举措,将大幅降低企业和社会物流成本,助推山西对外开放,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该趟专列编组35车,承揽的货物主要是大同市各区县的活性炭、果蔬饮料、卫生纸、书籍、日用杂货和高岭土等白货,共计900吨。此外,太原铁路局与大同市政府就大同市辖区到达京津冀的白货物资还在运输、仓储、配送、产品设计等物流服务领域达成合作共识。
 
  为保证货物运输,目前大同铁信汽车运输公司、军强汽车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社会物流企业与铁路部门达成合作,并将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与铁路部门联网,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共享。
 
  环渤海地区除了京津冀区域还涵盖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4省(区、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共约19.3万亿元,占全国的28.5%,是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各区域之间资源禀赋互补性强、产业梯度层次明显、合作开放优势突出,能够赋予山西省更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顺应大趋势,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借助国家发展战略的强力引擎,对于一省一地发展至关重要。
 
  另据了解,下一步山西省还将建立省级层面工作制度,指导和统筹推动环渤海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协调山西省涉及环渤海合作发展的重大规划、政策、问题,做出工作安排。编制实施《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带动作用较强的重大项目,尽快推动我省融合环渤海经济圈发展。
 
  “十三五”期间,通过各项措施的开展推进,山西省将力争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社会保障共建共享的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成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新引擎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笔者认为,大同活,则晋北活;晋北活,则可有效带动晋中乃至全省的发展。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一些旧的产业将目光瞄准中西部地区。山西将抢抓京津产业外迁机遇,服务京津、对接京津、保障京津,发挥比较优势,有重点地开展产业对接、企业对接,着力打造信息技术产业承接基地、装备制造承接基地、商贸物流承接基地、教育培训产业承接基地、健康养老产业承接基地、文化创意产业承接基地、娱乐休闲产业承接基地,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山西非煤产业的发展。(杨艳军)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观点 科技 养花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