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6点31分,G1908次高铁列车从郑州东站发出,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人民网)
从秦沈高铁到京津城际再到郑徐高铁,14年间,我国高铁从无到有,从零到如今突破两万公里,我们见证了高铁的飞速发展,而高铁同样见证了时代的蒸蒸日上。当然,中国高铁的雄心并不止于此,最新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一步描绘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美好蓝图。到2025年,高速铁路规模将达到3.8万公里,远期将达4.5万公里,建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现代高速铁路网。
任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高铁亦是如此,发展史可谓是饱经风霜、几经考验。建设初期,投入成本高、上座率低、票价高等等屡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吐槽的焦点,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一直都对高投入的高铁能否盈利引发争议和质疑。然而,近年来高铁不断创造奇迹,使得一个个城市“旧容换新颜”,有力的回应了社会质疑声。
高效、便捷的高铁网,让城市之间的关联度变得更加紧密,极大缩短了与亲人之间的距离,城市圈开始成为“一小时圈”甚至“半小时圈”。不少地方,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高铁让不少人享受到“公交化”、“通勤化”出行的便捷,“打高铁”上班成为新时尚。面对庞大的城市交通出行压力和购房压力,“上海上班、昆山安家”的现象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同时,在缓解节假日出行压力高铁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旅客们再也不需为一张车票而昼夜排队,“一票难求”的抱怨声也渐渐消失殆尽。而且铁路部门“量身定制”,增开了多趟旅游专列,为游客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辛苦,真正体验到旅行的美好。
中国高速铁路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高铁密度”不断辐射,“高铁红利”也在逐步释放,如今的高铁线不仅仅只是交通线,更是经济线,旅游线,民生线甚至生命线。大大改善了高铁沿线地区投资环境,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中西部交通欠发达地区,高铁开通运营,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顺畅、高效流动,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易,大大加快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
建设高速铁路网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既稳增长、更调结构,既增加有效投资、更扩大消费,是一举多得的利当前、惠长远重大举措。期待高速铁路网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和铁路部门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好的便利于民,让更多人享受到了铁路改革的“红利”,提升民生幸福新指数。王成成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