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价学区房降温,均衡教育资源才是治本之道
南国早报的报道,近一年来,南宁房价猛涨,其中涨得最猛的是学区房。一套24平方米的小户型学区房,业主“任性”报出2.5万元单价的天价。民主路小学、滨湖路小学等名校周边二手房价格也纷纷达到历史高位。教育部门和学校则提醒,目前南宁市的学区划分在学位分配上存在压力,如若遇到学位划分和准入门槛调整,高价买回学区房就会面临极大风险。(8月21日 南国早报)
学区房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衍生品,也是中国教育体制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中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部分有实力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投下重金为孩子购买名校周边的高价房,只为了孩子能够获得名校的入学机会。部分家长购买学区房是为了给小孩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避免家里学校两地的来回奔波,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上更加投入,但部分家长购买学区房的目的仅仅是获得该片区的户口,为孩子争取到入学资格。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天价学区房愈演愈烈,曾经媒体报道的4.4平米的平房以135万的高价出售,令人咂舌。如今,2.5万元一平的二手学区房再次闪亮登场,这只能折射了当前教育体制下的弊端,即资源严重分配不均。先不论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单从同城来看,不同的学校拥有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地理位置也不尽相同,这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一个学校升学率的高低。
学区房热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在一个地方才有,他的普遍性和火热程度足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如何给学区房热降降温,不仅关系到整个楼市的平稳运行,更关系到教育朝向积极健康、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分配,需要政府、社会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以良好的制度,宽松的氛围,良好的舆论和平稳的心态来应对。
如何给天价学区房降温,回归理性,仅靠房地产调控恐怕是缘木求鱼,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均衡才是根本。只有学校的教育资源不存在厚此薄彼,“学区房”的概念才会消亡。这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硬件上,应取消实际上仍然存在的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统一建设和配置标准,不达标则追究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在软件上,对邻近地区的师资实行定期轮换制度,缩小现有各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同一地区的生源由电脑进行随机投放,类似于年初教育部提出的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不同学校的生源更为均衡。时机成熟时,对确在本区居住的居民,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一视同仁,学区房价格可能就不会被炒得太高。(朱仲凯)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