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后的文明推手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显示,在国外的公共场合,大多数人不佩戴口罩就出现在公共场所,当别人善意提醒时却回答“就是不戴”。这种不文明的言行发生,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不和谐音符”,正是这些无知无畏,给疫情的控制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大疫面前,如何在疫情防控的“考场”答好“文明考卷”,值得思考,值得细量。
疫情这场“考试”中,不单单是考量医疗技术水平,也考量国家的治理能力,更考量着全社会的文明素质。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国家率先垂范,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和许许多多志愿者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扛起担当、无私奉献,交上了一份份感人的精彩答卷。同时,全国人民也以不同方式,支持、配合和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凝聚起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强大动能。
疫情防控这次社会公共文明的大考,每个人都是答卷人。在回答这张“试卷”过程中,有的人却不配合卡点工作人员测体温、登记,出现闯卡点,甚至辱骂工作人员的行为;有的人出门不戴口罩,在带来感染风险、威胁健康安全的同时,对别人善意提醒也不理不睬,甚至恶语相向;有的散布不适消息、发表不适言论,信谣、传谣,造成公众恐慌,影响社会安宁……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种种不文明言行和举动,不但威胁生命健康,影响个人文明形象,更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难度。
如今,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一米线、不乱扔垃圾、公共场所杀菌消毒、公筷公勺分餐制、禁食野生动物、云生活、非接触式消费……一场文明生活与健康素养的提升,正在广泛共识下快速普及,个体的自觉正形成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前进的合力。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啻为一次提升民众文明素养的有效契机。
文明意识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文明新风的形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之力为公众划出行为规范的红线,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刹住不文明之风,在全社会汇聚起遵规守矩的正能量,营造起人人遵守文明、人人示范文明的效应,用实际行动答好生活中的每一道“文明考题”、每一份“文明试卷”。:杨宁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