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最困惑一个人身心的莫过于“欲得”和“怕丢”。
“欲得”,控制住了人努力的方向,是很多人活着的最大目的:想得到更多!
实则,“欲得”控制了人生的上限,“怕丢”便锁死了人生下限,不管是物还是情,几乎人人都害怕失去。
生活中没有 的东西。在某些情况下,失去的也会得到,得到的远远多于失去的。
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在失明后写下了他最杰出的诗歌;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后写出了他最杰出的乐章;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用痛苦的琴弦把天才发挥到了 。
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三大奇才。他们又瞎又聋又哑。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思想,不计较得失。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好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完成的。精神上的压力,甚至是身体上的疼痛,都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刺激。”其实,“不完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法正视现实,总是哀叹命运多舛、不公。
“欲得得不到”,是因为很多人的欲望与个人能力不匹配;“怕丢还得丢”,是因为世间一切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如同人必将经历生老病死一样,曾经拥有的都终将失去。
都说人生在世要活得通透,活得潇洒,这通透与潇洒说的就是要活得明白、活得自由,但真要做到可不容易,没有正确的得失观,这通透潇洒可是活不来的。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米兰·昆德拉的这句箴言有没戳在大多数“过来人”的内心里?!
如果一个人对一样东西失去了渴望和热情,他就失去了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已经不在他心里了。所以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得到就意味着失去。但失去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失去了,我们的心灵就会渴望新的东西,争取新的东西。
这样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有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失去就意味着我们生活的充实。
因为有遗憾和不完美,因为有痛苦和艰难,所以我们才有诗歌、有文章、有悲喜剧、有进步和领悟。
桌上一盆红烧猪尾巴,十分的美味。伸出筷子去夹一块,美味的红烧猪尾巴就少了一块。
同样的理:人生本是减法,没有取之不尽。
人生,就像是一场减法,别辜负了自己去人生,生活不容易,一定要善待自己,爱惜身体,热爱生活,活着才会充满了意义。(游德福)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