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物馆热”“图书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成了休闲出游的热门选择。然而,不少人表示,想要在平时工作日前往这些场所通常很难实现,大部分公共文化场馆的开放时间都与工作时间重复,“上班没时间去,下班想去却关门了。”(4月9日 光明网)
公共服务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其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然而,群众现实需求与公共服务之间的“错位”,引发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热议与思考。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面对群众的呼声,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公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常态化延时、错时开放策略,开辟24小时服务阵地等,错时、延时等优化公共服务新举措,以群众需求为先,用新的服务时空与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对表”,实现了服务内容更加贴合群众现实需求,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让公务服务更“对味”,才能更有温度。以需求为导向的延时开放服务往往有的放矢,也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延时、错时开放等服务时间的调整,不仅仅是服务内容和产品的精准配给。更打破了以往公共服务主要服务‘一老一小’的局面,实现了全年龄段覆盖,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了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培育了新的文化消费理念,让夜间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优化公共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优化公共服务,既要在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上下功夫,更要将服务时间的延长要与服务内涵的提升同步,以鼓励为主、因地制宜,出台补贴和激励机制,逐步解决延时服务、错时开放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探索更加合理的服务保障模式,将延时服务的内容更加优化,对于延时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调休或者提升待遇保障,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让错时、延时服务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温度。(文/王鸣镝)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