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一,大地穿上花衣,小朋友们手拉手,庆祝自己的节日……”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又一年儿童节如期而至。学校里孩子们忙着排练节目,家长们则挖空心思为孩子准备礼物,大家都想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节日。
然而,这样真的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吗?
为了向家长们展现孩子在学校的“良好风貌”,有些学校从五一开始就组织孩子排练节目,有的甚至要求孩子回家吃完晚饭后再送去学校继续加练。排练时间长、强度大,根本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能承受的。再来看家长,蛋糕甜品、新品玩具、游乐场……短暂的开心过后则是继续上课外班、多写一篇游记等“代价”。当上台表演变成任务,当礼物背后被标上了“价值”,儿童节变了味,孩子们的快乐也随之消散。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高质量地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是父母一路为孩子遮风挡雨,带孩子解锁未知人生,成为孩子最温暖、最安全、最坚固的依靠。父母作为连接孩子与世界的第一人,陪伴的方式和质量决定着孩子构建对自我的认知,学会如何与世界共处。而这,才是孩子长大后独自面对世界最大的勇气,是他们童年时期最好的礼物。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要好好陪伴孩子,但实际情况大多是陪而不伴。带孩子去游乐场,自己在一旁处理工作;陪孩子玩玩具,自己在刷抖音;带孩子看电影,自己困得补觉……陪伴,不只是“物理空间”上的在一起,而是实实在在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玩乐和阅读中去,全身心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正能量。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放下手机,让更多的互动拆除“电子屏障”。无论是拼积木还是捉迷藏,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户外探险,家长们都应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活动中去,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去体验、去欣赏,通过提问、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入孩子的世界,跟着孩子的思维走,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与支持。
即使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也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失陪。随着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低龄化,家长们应更多关注孩子的需求,以平等的视角和孩子对话,倾听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的愿望、看到孩子的努力、赞美孩子的成绩、尊重孩子的人格,让更多的沟通筑起“亲子友谊”,让家长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孩子的童年无法彩排,更不能重来,用心陪伴是每一个父母都不可推卸的责任。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始终保持童心与孩子共成长,让“爱”与“陪伴”成为“六一”儿童节主色调,成为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张敏)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