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3D打印开启新工业革命?(3)

2013-01-11 17:58 

  在我国,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研发出多种系列的3D打印机。如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的1.2米×1.2米的“立体打印机”(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烧结快速制造装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得到工业应用的3D打印机,远远超过国外同类装备水平。

  “金属3D打印技术开辟了骨科植入技术的新纪元,使多孔生物器件制造的瓶颈迎刃而解。”上海交通大学李祥教授现在正致力于此技术与医学应用相结合,运用到临床医学治疗中。而北京航空制造研究所也基于此技术,研发了国内第一台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装备,大幅提升了材料的利用率,减少铣切量和制造周期,实现了绿色制造。

  事实上,在美国,价格低、操作简便的小型家用3D打印机已到了“每4公里范围内有一台”的普及程度,其购买量仍在不断攀升中。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开发一款万元左右的3D打印机,相较于工业应用的动辄百万元的3D打印机,这款价格低廉的产品旨在面向终端用户。

  延伸阅读

  3D打印不能取代传统制造业

  随着应用的广泛和技术的成熟,让梦想照进现实的3D打印技术,是完全取代传统减材制造方式,还是成为传统制造业技术的一种重要补充?华中科技大学王运赣教授认为,在未来制造业发展中,“减材制造法仍是主流”。

  “由于用于增材制造的材料研发难度大等原因,导致3D打印制造成本较高,一般达到每克10-100元;制造效率不高,尤其在金属材料成形方面,大约每小时100-3000克。”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指出,目前增材制造技术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发,且制造成本高,制造效率低,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

  据了解,3D打印技术在我国工业零部件制造方面得到一定应用,但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其工艺与装备,以及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就目前的形势来看,3D打印技术并不具备取代传统制造业的条件,在大批量制造等方面,高效低成本的传统减材制造法更胜一筹。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