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捷径”是怎么算出来的

2014-01-21 11:21  和讯

     在北上广这类严重交通拥堵城市,自驾族已经养成出门前先打开手机上的地图App,运用“实时交通功能”查找顺畅“捷径”的习惯。不过,许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在简单的点点屏幕背后,有着看不见的复杂口令。在地图的实时交通领域,大数据令很多细碎繁琐的事情落地,“复杂”才决定了“简单”。

  实时路况 全民播报

  在大城市里,早晚高峰的时候车辆都集中在主干道和高架上,而作为毛细血管的支干道路车辆却比较少。高德交通信息事业部总经理董振宁告诉记者,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即便在最堵车的时刻,比如周五的晚高峰,也只有20%的道路发生严重拥堵,另外80%的道路是顺畅的,甚至有的路上一辆车都见不到。如果有一套系统,能够让大家对全市的交通状况实时掌握,就可以及时调整出行路线,大大节省交通时间。

  传统的实时交通监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交通管理部门采用的固定监测法,另一种是交通广播电台采用的人海战术。但是,这两种方式都面临一个问题覆盖率不高。现在,有了大数据,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干脆把车子当作一个自动的信息员。比如,北京现有出租车6万多辆,基本都装有GPS定位设备,海量的行驶轨迹数据没有充分利用起来。高德与出租公司合作,选取其中的4万多辆,实时共享他们的行驶轨迹数据,这就意味着在北京布置了4万多个移动的检测器。每隔10秒钟到1分钟,出租车会自动把位置信息发回中心,大数据中心就能自动计算每条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

  除此之外,高德还通过与新浪微博合作,发动网友实时上报交通事件信息,比如哪个地方发生了交通事故、哪个地方正在修路或有交通管制。只要有人在微博提及这些,大数据中心就能实时捕捉到关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布到高德地图的客户端上。通过大数据平台,把实时交通流量信息与交通事件信息、红绿灯延时等信息整合,最后得出一个最优的交通路线,并且预测出每条路线准确的交通到达时间。

  准确算出上下班时间

  搜集到第一手新鲜热辣的路况资讯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点滴累积起来的海量实体数据,分门别类地导入数据库,包括道路环境(道路等级、所处区域等)、天气情况、特征日(工作日或节假日)等参数,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与模型,研究分析各类因素与交通路况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清洗、整合、运算、分析等流程,最终得出每条道路在不同环境或不同时间的路况规律,从而为交通预测和路径规划提供数据依据。

  据介绍,高德目前已经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服务号,可以供用户进行上下班路况查询,这同样是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功能。业内常常用一个实景比喻来解释大数据究竟能做到如何智能:当一个用户在某购物网站买过一套餐具后,他面对的不应该是隔三差五地收到同类产品的推荐信息,而是在几个月后收到特别为他定制的厨房配套用具的推荐。而在地图应用中,大数据同样要做到2.0版本,通过个性化的分析,做到量身定制的主动服务。“当你快下班时,就会收到一条推送信息,告诉你今天回家路上堵不堵,走哪条路最划算。”董振宁说,大数据的理想状态是有生命的,会互动的。

  据记者测试,当你设置好起点和终点后,实时导航会为你计算出预计花费的时间,在日本,这一数字的误差被控制在每月15%以内,目前高德能做到18%,未来的理想数字是不超过10%,也就是预计30分钟到达,最多延误3分钟。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需要精准掌控的细节因素非常多。 

[责任编辑: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