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吟唱经典 启迪心灵——寨子小学诗文吟唱活动回顾

2012-11-06 16:14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中国青年网络电视校园新闻联播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的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读起来琅琅上口,品起来意味隽永,是不可舍弃的瑰宝。让孩子从小熟读经典,既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我市组织的“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给经典诗文插上音乐的翅膀,为它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学科合作提供了发展平台。
  
  我市教育局组织编写整理的《中华经典诗文读本》收录了三百余篇经典的诗文作品,从《诗经》到毛主席诗词,跨越千年时空,从古至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姊妹篇《中华经典诗文歌吟》一书,为古诗文谱写了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诠释诗歌的内涵,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从而深入体会经典作品的魅力。
  
  我们一直提倡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中华经典诗文读本》,从指导朗读到自主诵读,学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更是积极探索诗文吟唱与各学科的紧密联系,将学校活动与此相结合,确保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课前吟唱,形成常规。
  
  《中华经典诗文读本》是一套内涵丰富的课程资源,使用得当,它会成为教材合理的补充,更能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形成综合素养的源头活水。
  
  几年来,我校始终保持课前诗文诵读的惯例。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诗文读本的作用,让学生在每堂课前进行诗文诵读:低年级从教师范读开始,每周确定一首诗文,让学生学习诵读,感受古典诗文的魅力;中高年级,学生形成了阅读习惯、具备初步阅读能力之后,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并体会诗文含义,熟读成诵。每天短短的几分钟,并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学生却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积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长期坚持的结果,是学生积累了数量可观的 诗文作品,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增大了阅读量和识字量,形成了良好的语感,锻炼了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大有裨益。
  
  随着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完成,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去年,我们接到了市教研室配备的古诗伴奏光盘,每天进行的古诗吟唱又有了新的内容,就是古诗吟唱。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各年级的古诗伴奏适时播放出来,让学生学习唱歌的同时感受古诗的美妙。吟诵与演唱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类整理,灵活运用。
  
  《中华经典诗文读本》的编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每一年级的读本编排大致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因此,在熟读诗文之后,我们引导学生打破读本原有的格局,从理解内容的角度出发,把内容或者形式上相似的作品归类整理:可以按诗文内容整理,例如分为写景诗、抒情诗、叙事诗、边塞诗等;也可以按照体例格式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分为五言诗、七言诗、古体诗、现代诗等等。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设定分类的标准,例如季节、人物、景物等等进行归纳,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掌握诗文内容,并且在重新分类的过程中产生全新的体验,对诗文诵读保持较高的热情。
  
  正因为古诗文的内容十分丰富,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把古诗文的积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更能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在持续的渗透和积累中,学生的文学素养自然得到了提高,有些高年级同学甚至可以把经典的诗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展现出他们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诗文吟诵的显著成果。
  
  三、诗文吟唱,学科整合。
  
  诗文诵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等学科同样可以找到经典作品的影子,从《三字经》到《劝学》,无不在教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中华经典诗文读本》的每一篇作品后都给孩子们留下了创作的空间,或画或描,或说或演,用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带进诗文的丛林。其中所培养起来的,不仅仅是语文素养,学生在绘画、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可以说,诗文诵读活动整合了多个学科的因素,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诗文诵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诗文吟唱。《中华经典诗文歌吟》一书在原读本的基础上,集合集体的智慧,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古典作品谱上曲子,让经典文字化为美妙的乐曲,通过孩子们的清脆童声传遍校园。诗文歌吟活动开始以来,我们将诗文诵读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精通了音律,一举数得。一个学期过去,学生在诗文吟唱活动中的收获也显而易见,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唱出几首古诗,比起抑扬顿挫读古诗,吟唱古诗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音乐素质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整合各个学科的优势,诗文诵读活动会有更蓬勃的发展。
  
  四、评比竞赛,提升素质。
  
  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我校每一学期都会组织几次形式多样的评比和竞赛,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我们组织了诗文诵读表演,孩子们用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诠释古诗文的丰富内涵;多数孩子喜欢画画,我们组织了诗文绘画比赛,评选出 作品设专栏展评;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了,我们鼓励学生在熟读诗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编写成短剧进行表演,用活泼的形式表现诗文的丰富内涵。以古诗文为主题的手抄报更是经常地出现在班级的展示版面上。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诗文的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同学们交流,并把 作品摘录出来,在班级内传阅。
  
  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召集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共同商讨活动开展细节,并将每周第二节音乐课定为歌吟学习时间。为了提高学校师生参与古诗歌吟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将各班的歌吟表演作为元旦联欢会的规定节目,并单独进行评选。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各班的歌吟表演展现出活动的良好效果。
  
  我们以诗文诵读为基础,拓展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很多,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经典古诗文诵读本身是一种享受。它涵养了孩子的人文性,让年轻的生命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和感受世界。诗文吟唱加强了学科整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将继续以《中华经典诗文读本》和《中华经典诗文歌吟》为依托,让诗文吟诵活动呈现出其无穷的魅力。
  
  (作者:肖明昌  供稿单位:肥城市安庄镇寨子小学)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