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9日电 2012年的英国奥运会并没有像2008年
中国奥运会那样,对于经济给予强大的提振。虽然英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提振经济,希望通过奥运热潮带动英国经济的好转,但英国人丝毫不买账。不过
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非常够义气的,中国购物团将
消费之火一路烧到欧洲,平均每笔200英镑的
消费,势要
抓住欧洲
品最
后的尾巴。
奥运遭本土居民冷落中国消费者救驾奥运经济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管到了哪个国家都备受“认可”。随着英国奥运会的旅游热潮,中国购物团又将购物的热火一路烧到英国,与那些认为“奥运会与我无关的”英国本土人相比,中国消费者的阔绰出手可谓“给力”。
当地时间8月2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奥运第一周的旅游收入,全球游客在
伦敦共花费4.45亿英镑。其中中国游客出手最为阔绰平均每笔消费高达203.04英镑(约人民币2030元),比排名第二的阿联酋高出10%。
伦敦街头到处可见“我们免税”等中文字样,整个伦敦都张开热情的臂膀,对钱包鼓鼓的中国游客十分热情。
英国旅游局负责中国事务的刘慧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游客对
品的“狂爱”让英国人震惊。“去年圣诞节的打折季,中国人的购买力让英国人望而兴叹,英国媒体甚至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北京镑",也就是中国人所花的英镑。”
据John Lewis一位发言人称,中国游客在其旗舰店的消费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8%。有些品牌甚至专门雇佣普通话售货员,以满足奥运期间中国游客的需要。
而与之相较,由英国广播电台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超过59%的英国人认为“奥运会与我无关”。甚至有400万英国人选择在奥运期间出国旅行,仅伦敦地区这一数字就达到近80万。而英国首相卡梅伦早先表示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在未来4年给英国经济带来130亿英镑的增收。”恐怕需要更多的外来户完成。
疯狂欧洲消费
抓住 品低价最
后的尾巴
说到中国消费者的欧洲火热消费,就不得不提到中国消费者对于欧洲 品的钟爱。而消费者去欧洲购买 品,往往因为长期存在的关税缘故,同一款 品在海外的价格比在内地的价格一般要便宜40%。
中国内地的 品与海外地区存在巨大价差由来已久,这使很多中国人选择在海外购买 品。贝恩咨询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的 品消费中,约六成为境外(包括港澳)消费。据境外旅游购物服务公司环球蓝联(Global Blue)统计,中国人每到欧洲、新加坡这样的地方进行一次出境购物游,都要花掉差不多1.1万欧元。
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国际知名品牌普拉达发言人表示,“如果欧元持续疲软,那么为了减少与中国的价差,我们可能会考虑将产品在欧洲的价格提高最多10%,当然我们不会提高在中国内地的价格。”此举对于广大的 品迷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消息,赶在售价提升之前尽量扫货成为了欧洲之旅必备的一战。
一位刚从英国归来的游客对中新网金融频道讲述其在英国购物经历时表示,在大型购物商场的门口都会有等待的中国顾客在想自己的同胞“借”护照:由于国际 品对于购买数量的限制,所以需要“借”用其他人的名额来购买 品产品,并以低于差价的价钱付给对方作为酬劳,此举足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 品牌的热衷程度。
如普拉达发言所传达的信息,奢饰品的涨价机制也是跟随市场机制,循序渐进的。欧洲奢饰品10%的上涨幅度,尚可以有利可图。一位国际代购达人林先生表示,目前中国与欧洲的 品价差一般都在40%左右,所以会尽量选择在欧洲购买,在欧洲经济刺激的大前提下,在国外购买更有优势。但随着国外 品价格的上涨,必定会压缩价差,只有当这种价差缩小至10%左右,也就是刚刚能弥补代购的成本的时候,更多的人才会选择在国内购买。
人民币贬值预期渐浓国外购买感觉资产“没缩水”
连日来的人民币贬值和贬值预期也成为了消费者愿意出国购物的原因之一。随着近来几个月经济形势的走弱,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减少,人民币继续遭受贬值压力。
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和理财市场的不景气,部分消费者表示,与其让资产缩水,不如买一些不容易贬值的东西,而国外旅行和购物就成了相对不错的选择。国际代购林先生也对中新网金融频道表示,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也对消费者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毕竟在外国购物基本采用刷卡来支付,不会觉得资产缩水的太过厉害。
除了购买 品外,部分家底较为殷实的商家也纷纷把部分人民币资产转换成美元资产,由于感觉到我国经济目前相比从前不确定性加大,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持有部分美元资产又重新成为了资产的新配置方案。
“过去习惯的人民币稳步升值或者小幅盘整的投资理念可能需要被修正。”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此分析。他认为,“总体来看,此次人民币弱势持续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以往,过去几个月的不正常走势也可能渐渐成为下半年的常态。”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