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刘思敏:如何突破零负团费带来的困境?

2015-06-03 00:11  搜狐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网曝云南一名女导游因不满意游客消费低大发雷霆,甚至辱骂游客的道德良心何在。这一事件,让长期以来在我国旅游和舆论界跌宕起伏的零负团费问题又一次被抛上了风口浪尖。

  所谓零负团费模式,是旅行社行业的一个行话、术语,一般是指,组团社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在客源地揽客,地接旅行社在接外地组团社的旅游团队时,不仅地接服务费等分文不取,甚至还需要向组团社上交“人头费”,以弥补组团社的成本和利润,而地接社则将相关的费用及自身利润的获取转嫁到导游身上(或直接向购物点、自费旅游项目收取回扣佣金),往往与之如影随形的就是强制购物、坑蒙拐骗或自费项目,其中的主角之一便是团队旅游的核心——导游。这让导游行业的道德、法治等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实,单纯、简单地将零负团费模式和强制购物归罪于导游是很表面化的。

  从本质上来看,零负团费模式无非一种商业模式,与媒体行业依靠广告收入补足成本并谋取利润的模式并无二致,甚至与互联网通过免费使用吸引流量谋求利益也有相似之处。如同菜刀是一种工具,既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我们需要打击的应该是用菜刀杀人的行为与后果,而不是菜刀,更不是用菜刀切菜的行为。当然,毋庸讳言,与直销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异化为传销乃至“老鼠会”类似,作为一种旅游商业模式,零负团费模式在中国也发生了严重异化。

  零负团费模式在中国严重异化的根源,在于旅行社行业的残酷竞争与目前游客普遍贪图便宜的心理。尽管我国对旅行社行业实行特许经营许可制度,虽然“一张办公桌、一部传真机”就可营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旅行社行业门槛客观上偏低、竞争形势严酷,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全国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为了生存与扩大市场份额,旅行社行业纷纷采用零负团费模式来扩大组团量。其一,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法》也是到2013年才正式实施,而执行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为零负团费的滋生成长提供了土壤。其二,旅行社抓住不少游客贪小便宜、过分注重价格比较的心理,投其所好,竞相以越来越低的直观价格吸引游客报名;其三,中国有句老话叫“穷家富路”,游客出门都有带不少现金的习惯,而旅行社与导游则总有办法把游客的钱“忽悠”出来;其四,购物早就名列六大要素乃至 的七大要素之中,大多数外出旅游的人都有购买纪念品的需求;其五,中低素质导游队伍的过剩导致相当多的导游沦为导游队伍中的“农民工”,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惜冲击道德与职业底线。这四项因素构成了零负团费模式可以大行其道的现实基础。据估计,零负团费操作模式的旅游团队占到总量的1/3以上,2013年10月1日之后的半年内,由于《旅游法》实施形成的高压,团队旅游规模据称下降1/3以上,某种意义上说,得到了有力的相互印证。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